黑镜:圣诞特别篇

科幻片英国2014

主演:乔恩·哈姆,拉菲·斯波,奥娜·卓别林,娜塔丽·特纳,詹妮特·蒙哥马利,李丹,拉斯穆斯·哈迪克

导演:卡尔·蒂贝茨

 剧照

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2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3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4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5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6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3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4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5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6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7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8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19黑镜:圣诞特别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4:54

详细剧情

圣诞节将至,一间地处偏远的小木屋里,波特(拉菲·斯波 Rafe Spall 饰)和马特(乔恩·哈姆 Jon Hamm 饰)同坐一桌,用红酒和烤土豆庆祝这个银装素裹的节日。波特沉默寡言,无精打采,而马特却恰恰相反,为了逗波特讲话,他向波特讲述了自己的过去。  曾经的马特是一名“恋爱导师”,他通过摄像头和网络“远程操控”他的客户,让这些平日里无人问津的“宅男”们能够在派对山成功抱得美人归。然而,一场意外让马特决定永远离开这个他经营得风生水起的行当,此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听了马特的叙述,波特终于决定向马特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乎于他和他的女友,但并不完全关乎于爱情。

 长篇影评

 1 ) 科技之下是人性

<Black mirror>这一以贯之的高质量制作水平,真心值得数年累月的等待!

内置智能眼现场实时直传和屏蔽功能之强大,意识副本的利用的背后对于“人性”的重新思考,小人物Harry的故事结局,Joe的故事结局,Matthew自己故事的结局……继续对于编剧的脑洞膜拜三炷香,还有那黑科技的执着,还有那种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界限模糊。

看完第一遍,翻过头来看第二遍,看到Matthew跟Joe讲解约会现场指导的那一段,忽然觉得炫技之外,似乎另有深意。

现在,我来调整一下影片顺序,辅助阐述我当时的想法。

26min的时候,Matthew对Joe说的那段对于屏蔽的感慨:
”她屏蔽了我。
你被屏蔽过么?
那会把人逼疯的。
一旦按下那个按钮,就完了。你被屏蔽了。
你无法听到他们,或是对他们说话。
他们听不到你,也无法对你说话。
每次你看到他们时,只能看到,一团虚影。
我们都内置了智能眼,对吧。
Oh,shit.
这就是进步的代价吧。“

倒回去,9min50s,Matthew的那段约会心理理论:
”这个策论总的说来,
就是有意把你真正有兴趣的那个排除在外。
一方面,你不会显得粘人。
大部分情况下,他们还都会参与进来。
人们渴望被人注意,
不喜欢被排除在外,会觉得没有存在感。
……
人都想被倾听。
所以90%的调情都是听人说话。
或者装出一副你在听的样子。
重点是让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他们让你想要忽略其他的事。
只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

全片的要点只是在讲意识副本运用和智能眼的屏蔽么?
可能不是。
正所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多建立在相互关注的基础上。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也与相互之间的关注度密不可分。
从恋爱的角度来看,喜欢一个人自然会去关注一个人。不喜欢的时候,别说厌恶,连搭理都懒得搭理吧。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仅次于生理需求的第二需求,就是被关注的需求。
也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是这个圣诞SP的主旨。
意识副本的驯服,不就是监狱里”关小黑屋“的训教方法么?
智能眼的屏蔽,不就是夫妻间的”冷战“么?
我们所以为的那些遥不可及的高科技,谁说不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我想这也是黑镜的一种讲故事的逻辑。
与距离我们还有几十年、几百年之遥的未来科技不同,那蕴含的对人性讨论,与时间无关,始终与我们息息相关,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抓住我们的心。
只要我们还是活生生的人,只要在我们的大脑中还有自我意识,只要我们还能感觉到感觉。
从人的本性来讲,再怎么炫的科技脑洞,也跟不上人类好奇心膨胀的速度。但对于人性的讨论,纵观千年历史,也未尝停止过分秒,满足人类分毫。

黑镜的逻辑我是表示敬佩的。
科技之下是人性。

 2 ) 副本和屏蔽 ——高科技世界的彩蛋

《黑镜》延续了高科技=毁人性、灭人欲的节奏,这次剧里推出了两个高科技产品:cookie和block。我曾经想象过把一个人缩小到一个小盒子里会是怎样,被任意摆布是显而易见的。现在cookie这个产品技术的出现,完全让我惊呆了,简单来说,就是把人的部分意识储藏在一个蛋里,它有什么作用?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哲学问题,缸中之脑。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你以为你正坐在那里读书,实际情况可能是,你是一颗已经与身体分离的大脑,在某个实验室里,浸泡在一缸营养液中。大脑连着电极,你所感受到的真实体验其实是科学家在向你的大脑输送刺激信号。

意识副本把这个问题具象化了,在蛋里的是代码和数据,但感觉是完全真实的,但弄个有自我意识的蛋能干嘛?“有幸”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这是个非常小的手术,做手术的这位女士拿到蛋以后,有专人调测,这个蛋能将家里布置得有条不紊,为她安排精彩的行程。调测师能自由改变蛋中人的外部世界和对时间的感知,比如外界的1分钟在蛋中有6个月之久,这完全是做到了任意玩弄蛋中人。这种做法残忍吗?做手术的那位很有意思,她是个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看法的人,保守又小心翼翼,做手术前,看到护士送来的烤焦的面包片,都要犹豫要不要提意见,说了又想完了,护士要讨厌她了。可这样一个人对于取出自己一部分的意识毫无负疚心理,这是科技在进一步抹杀人性,还是道德观的沦丧?

显然,不管蛋中人有如何真实的感觉,它也不过是一串代码,几行数据。蛋中人和真实世界的人有什么区别?一个没身体,一个生活在真实的躯壳里,拥护人格论的人会说蛋中人也是自己,关于人的同一性问题变得有趣起来,如果拥有与自己完全相同的想法、人格、思维方式,即抽象意义上的活动完全相同,那这个人是不是原来的自己?如果是,真实世界的自己呢?似乎是为了抹杀蛋中人的人格和意识,调测师从心理上摧毁它的防线,它僵化地开始了自己被赋予的任务,最后真的只是数据了。

如果说从目的论而言,还可以用“有益”来辩护,但这种实质玩弄人性、悖理道德的行为一定会被滥用,走向更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在接下来的剧情中,意识副本又被当做一种审讯和刑罚手段,窥探个人隐私和不间断的心理攻击简直可以用惨无人道来形容。

第二个科技叫屏蔽,每个人都被植入了电子眼,你可以选择屏蔽别人,被你屏蔽的人就看不到你,只能看到一团白影子,也听不清你说的话,只有死亡能解除屏蔽。相比之下,屏蔽朋友圈什么的简直弱爆了。爽吗?这下屏蔽得彻底了吧!但仔细想想都不寒而栗,跟人吵个架,你就被屏蔽了,被剥夺的是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与其说是屏蔽,还不如说是逃避。剧中的男主角之一就是悲催的受害者,明明是自己女朋友出轨,有了别人的小孩,却被永久屏蔽,在一团白色的阴影下生活,屏蔽这技能高端啊,还有下代保护,小孩生下来也是团白影,他就在错以为是自己孩子的迷雾中生活了几年,最后的悲剧其实是被屏蔽逼的,他本可以搞清楚真相,挥别过去的生活,继续前行,屏蔽也屏蔽掉了他正常生活的可能。最后所谓的执法人员给蛋中的他设置了外界一分钟蛋中一千年,我只能用hubris来形容,这种技术让他们自大狂妄,简直比操生杀大权还要极致。

剧中的另一个男主角是个投机钻营,善思巧辩,洞察力强的人,这样的能力也让他在各种职业中游刃有余,调测师,把妹指导师,甚至进入另一个男主角的蛋世界中,只为打破他的心防,让他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但这个在高科技世界中玩得转的主,也没落得个好下场,因为在诱导过程中,他泄露了自己的罪行,最后被登记了,被登记就是指被所有人屏蔽,于是他虽然还拥有自己的身躯,但世界对他来说好像是一个大蛋,和蛋中人也区别不大了,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这样吧,玩弄人也被人玩弄。

科技发展到极致,转为对人性的摆布,人的空间就越来越狭窄,《黑镜》又打造了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期待下一季!

 3 ) 一分钟一千年的圣诞节

意识副本还是不是原来的你?如何处置你的意识副本?
想象被困在处理器中的人类意识,现实世界里一拨动按钮就可以给他上千年的刑期,而他没手没脚,毫无反抗的办法。
有的被强行调教成服务程序,比家养小精灵还惨(男主A就是专职调教副本的)。调教不成的就被发配到游戏世界里当炮灰NPC。
而本体犯罪被审讯的副本下场更是凄凉,其遭遇简直是恐怖故事的极好范本。
问题来了:【未来,意识副本应当享有人类的权益吗?】

科幻小说中讨论意识副本的不少,我清楚记得自己接触到的第一个关于意识副本的故事:
未来,人类可以将自我意识上传到机器身体中。在新身体中的‘你’,可以活得远远超越普通人类寿命,永不疲惫,无需睡眠,能过目不忘还拥有超级智能。
听起来很美好。
可问题是在人类肉体中的‘你’还活着。
留在福利院里的被当做活着的垃圾一般随意处置,无疑是地狱一般的享受吧。

当初看了那篇故事后细思恐极,纠结了很久很久,对意识副本印象极其深刻。今天偶然看了黑镜圣诞篇,成功地重新激起了我那时的恐惧感。
不过这次刚好是相反的角度:意识副本是被随意处置的一方。
(如果你想读一些关于意识副本的故事,推荐科幻译文版曾经登过的《陶偶》和《副本》)



除了“意识副本”,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点是强大的“智能眼”,两男主的悲剧之源。

先说男主A。
想象你连上(or黑进)另一个人的“智能眼”,他的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将一览无余,毫无私密可言,这无疑是隐私的最大灾难。在圣诞篇中,这种偷窥行为看来被定性为相当严重的犯罪。男主A虽是好心帮忙(not sure),但已经越线。结果意外地卷进一场毒杀案里,还被老婆抓个正着,运气实在太背。

其次是男主B。
难以想象剧里这么凶残的屏蔽功能在现实里真的会被允许出现。
妹子用屏蔽来逃避男主B,后者失去了得知真相的途径。
苦等好几年才得知自己惨遭ntr,一怒之下酿成惨剧。


在这个比惨大会上,男主A的处刑简直无人道。在可怕的屏蔽功能的支持下,这和死刑有什么区别?替大叔默哀。

(脑洞时间:如果智能眼附带数据存储的功能,那么查杀人犯就相当方便了=-=,不过基于上面提到的“隐私灾难”的问题,这种粗暴的调查方法估计不会被允许)
(其实一看到智能眼设定就想到他们看到的一切都可能‘有问题’——也许都是虚拟的世界。但没想到编剧直接拿男主B意识拷贝做文章。)



那么问题又来了:
【可以不安智能眼吗?】

就算圣诞篇的世界没有强制公民安装智能眼,但当大多数人使用智能眼的时候,没有这玩意的人将遇到很多麻烦……想象你没有自己的智能手机:刷不了二维码、没法用微信、没法随时上QQ、没法在手机上购物……最后的结果,还是多数人被科技的风潮带着前行。

就像转基因竞赛一样,关于科技的狂奔,我还是那句吐槽:
这场赛跑,你不参加也得参加。至于终点啥样,我们还不知道呢。

PS:
屏蔽功能不但屏蔽影像还能隔绝声音,说明这个故事里机器和人脑的融合不止于智能眼。


------------------------------------------
白色的雪地里,紫衣的小女孩。
无处可去,也无处可逃。
这是一个一分钟一千年的圣诞节。
没人认识,也没人看见。
一个触不可及的白色世界。
享受这欢快的歌声吧。
在这真实交织虚拟的边缘。
gg。
------------------------------------------


20号新加脑洞:

看到不少人都直接把故事里意识副本当真实意识来看待,我想起了“中文屋”的故事。
问题是:【强人工智能到底可不可能存在?】
衍生是:【如何鉴别强人工智能?】
然后才是:【强人工智能(比如副本)该享有人类权益吗?】
如果前两个问题没有得到答案,那最后一个问题也无从谈起了。

很多人会因为片中意识副本的悲惨遭遇而谴责警察和男主A在对待cookie时的轻率冷酷。但不要忘记他们没有观众视角——他们不知道。

圣诞篇一直在暗示故事之外的我们:意识副本是真的有‘知觉’的。
换言之是真正的强人工智能。
但故事之中的人们并不全这样看待。
毕竟怎么鉴别强人工智能没有定论。

比如专业人士男主A说:“不是真的真实,所以不是真的残酷”。
或许在他看来这些意识副本就是一个个‘中文屋’,他们忠实地记录了本体的爱好情绪记忆,会像本体一样反应,但无论这些反应多么逼真,多么像人类,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感觉。(类似的思想在第二季第一集中有所体现)

至于男警察,他修改时间以折磨副本的灵感来自男主A对副本的一句解释。他自己既不了解副本的原理,也不关心副本是不是强人工智能。(当然我毫不怀疑他对犯人是毫无同情的,何况对一个虚拟抽象的副本。)

唯一对副本表现出直接同情的是男主B的副本,但不要忘记这个副本和他的本体一样不了解副本的相关知识,只是听男主A讲了几句。他对意识副本的同情是很单纯的。(况且那是不是‘真的’同情呢?我想男主A肯定觉得不是。)

圣诞篇里的副本表现得和本体无异(肯定能通过图灵测试),如果知道副本有真正的知觉还如此残忍对待,确实是个非常严重的道德问题。但困境在于没人看得透“中文屋”,没人知道在和人类大脑截然不同的机制下运行的处理器里的代码是不是真的让副本产生了‘知觉’。
男主A很理性地说那不是真的,而镜头反复告诉我们他错了,男主B副本的悲惨下场是警示:“万一那就是强人工智能呢?万一我们犯了残酷的过错而不自知?”
我想只有等搞懂了自我意识的真正来源,我们才能确定。





 4 ) 请在这一分钟里杀死自己

离上一次看《黑镜》已经隔了很久,久到几乎忘记了片中那冰冷而又绝望的高科技未来。

虽然一开场很多人应该跟我一样看出来这个小木屋本身就是一个局,但是故意依然震惊到了我。


故事一,智能眼。围观的群众给这场真人秀带来了莫大的讽刺,像是黑客版的《The Truman Show》。实际上虽然没有这样的“远程操控”那个胆怯的男生不会死。但是实际上这不应该归罪于高科技,他不遇上,也会有别人遇上。只是他刚好撞上了这个黑洞。


故事二,意识副本。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本体,是否会愿意提取意识副本从而完善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当这种行为是一种合法、有效、流行的趋势之时。是不是很难回答?对于本体而言,意识副本只是一段代码。对于正常社会而言,意识副本只是一个工具。而对于意识副本自己而言,TA是一个生命体。

实际上在这个故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是意识副本会如何?意识副本拥有和本体一样的性格和思维逻辑,所以故事中的意识副本终于接受了这一切成为一个完美的管家。可如果是我,恐怕会先杀死自己的本体。尽管未来可能会面对无尽的折磨,但是没有反抗,就不会有改变。


故事三,屏蔽。科技越发达,沟通变得越困难,现在是如此,在设定的未来里更变本加厉。科技是没有善恶的,但使用的人有善恶。在设定中法律无条件支持屏蔽,这对于被屏蔽的人是不公平的。

任何一段感情,被离弃的一方都有权利得到一个解释——哪怕是一个谎言。不负责任的逃避行为往往都会酿成悲剧之果。那种憋屈,那种渴望,是这个男人最后绝望而恼羞成怒最关键的因素。如果不是这个女人的自私和怯弱,不会造成自己父亲和女儿的死亡。

放下,才能前进。你若连放下的机会都不给,我便只能困在这桎梏中直到崩溃。


故事四,或者说整个故事的尾声。

当一个人被全世界屏蔽,其实他就如同生活在意识副本里。屏蔽这种惩罚或许对常人有震慑力,但是对于罪犯本身,只会催发他内心的犯罪因子,让他变得更暴力,更疯狂。根据故事三男主被屏蔽后朝女主扔花瓶的一幕,我们假设这种屏蔽是不能屏蔽实体接触的(毕竟只是控制视觉和听觉)。那么罪犯在无法正常生活沟通的形况下,一定会通过伤害其他人来发泄这种压抑。对所有的正常人来说,那个红色的影子都是一个不定时炸弹。

对罪犯的不人道,更不必赘述。

而至于那个一分钟相当于一千年的意识副本,我只祈祷一件事:既然TA本身是一段高级代码,既然TA本身只是一堆数据,那么我希望,他在这一分钟里进化到更加智能,智能到足够找到一种方式,杀死自己。这便是作为一个意识副本,最好的结局。


其实不必恐慌的,这一切都是设定在科技无比发达但是配套的精神文化、社会道德以及法律法规都原地踏步甚至落后的情境之中。这是一种畸形的生存环境。

我始终还是相信:当人类足够聪明到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精神层面也一定是进步的。拥有高度发达的科技一定会配以高度文明的社会,否则只可能是昙花一现。而这种昙花一现的世界末日有什么可怕呢,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会灭亡。

但是电影结束,还是忍不住大声地吼出这个单词,内心才觉得稍微痛快了一点点:F!U!C!K!

 5 ) 里面表述的未来越来越不使人担心了

看了这个圣诞特别篇之后感觉黑镜越来越退步了,这部作品如果单独拉出来可以说是上乘之作,但是整个黑镜感觉是一季比一季差了。
黑镜这个名字的由来应该是泛指手机,pad,显示器,电视等有液晶屏幕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迅速发展在便捷了人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每一部黑镜都是对未来科技的一种担心。很多主题都是“科技使我们更糟糕”“科技不能代替一切”等。
这一部也是一样,我们来看一下里面的两个主题“副本”“屏蔽”。
“副本”的概念我前面回复过,直接贴过来了:
副本真的危言耸听,既然是模拟的,完全可以给她构造一个完美的模拟世界,让她快乐的生活在里面,让她有用之不尽的财富,贴心帅气的老公,永不衰老生病,还能有虚拟的人跟自己交流相处。不知道比现实的自己开心多少。至于工作,影片的最后表示现实中的1分钟可以调整为里面的一年,1分钟的事情给你1年去做,剩下的时间都可以享受生活了,或者更简单些,能模拟出副本肯定能修改她的快乐程度,通过模拟信号让她一直快乐就好。而影片则是用了一个最笨的方法,通过强迫去奴役副本,你这样真不怕她抱负吗?如果她故意损坏设备让你触电身亡,拍摄你的隐私上传互联网,罢工让所有设备停止工作,在咖啡或饭里下毒真的好吗?一个完全自主思维完全违背机器人三大法则的东西我可不敢用。
而且“副本”的目的仅仅是做一个管家。刚开始我以为真会像致命魔术里面一样,但是如果仅仅是一些code。那肯定是更倾向黑客帝国这样的改造。去折磨虐待奴役自己的方式除了给观众震撼和对科技的恐慌,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而第二个“屏蔽”更是莫名其妙了。在我们的现在社会中,我们喜欢一些人,讨厌一些人,但是如果真有这个“屏蔽”功能,我估计也没有人会用它。亲人间能有多大仇怨让你去屏蔽他们?如果是同事朋友同学,你上去屏蔽他你还做不做人了,等于两个人永远断交,其他人又会怎么看你?如果碰到个性情火爆的说不定直接抡拳头了。
思来想去这个屏蔽功能只能用在离婚和分手上面。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地方可能用到,现实中你讨厌你们领导,你会去屏蔽吗?媳妇讨厌婆婆会去屏蔽吗?在公司/学校你有个讨厌的人你会去屏蔽吗?就算罪犯也不能这么用啊,人家拿把刀站在你面前准备杀你,你就看到一堆马赛克一点防备都没有真的没问题吗?
所以说这集的两个概念大概只有喜当爹生出混血和破案能用了。

而黑镜前面的几集的顾虑则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第一季第三集你的人生。里面讲述了男的怀疑女的最后通过回看场景最后矛盾升级。其实类似的科技已经在影响我们了。通过qq微信短信等交流发生的吵架随时都可能“翻旧账”,如果你怀疑对方的话,可以去查ta的聊天记录,通讯记录,短信记录。基本上如果真的有问题都能查个水落石出。现在各种通讯工具都在记录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可能表现的方式不同,我们没有24小时肉眼监控摄像头,但是我们身处的情况确实相似的,只是影片放大了这种顾虑。(这一集是我觉得黑镜最赞的)这种困扰伴随着科技而生,却没有办法避免。

其实我们能切身感受到的困扰很多,比如现实中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少,朋友出来各自低头玩手机,网上侃侃而谈现实中交流障碍等等就不展开了。
希望黑镜的编剧以后考虑的再周密一些吧

 6 ) 主人有罪,惩罚副本

我觉得挺好看的,但还是有几个漏洞,当然想圆也圆得上,但还是得说。
那个zed-eyes那么牛,直接看犯罪现场不就完了,还要什么口供?现在不是提倡重物证吗?
数字副本看起来没有人权,但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靠副本的口供定罪是怎么回事?定的还不是副本犯的罪。后来又给副本上了酷刑,可犯罪的不是罪犯吗?这不是恨一个人就扎个稻草人然后拿针戳吗?

 短评

能不能设定为拉黑自己?我比较需要这个功能

10分钟前
  • 金色面包机
  • 力荐

太赞,神剧依然神,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令人不寒而栗,科技的奴役、控制,是人在作茧自缚,比《盗梦空间》更有实际意义,副本抽离、屏蔽刑法这个事情太毒了,想一想就害怕,三个故事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把所有主角都套牢钉死。日本的《世界奇妙物语》已乏善可陈,玩创意还是《黑镜》第一。

1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永生不死地重复和被所有人屏蔽忽视,哪种更恐怖?特别篇内涵深度不减,技巧更上一筹,三个故事巧妙糅合一起,大赞!

15分钟前
  • 无趣
  • 力荐

感觉这是个细节上漏洞百出的故事,但是不去较真故事的细节本身,这片子依旧很强大。

1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男主真可怜:1) 明明是女主NTR还要一往情深许多年2) 明明是愤怒过头失手打死了爷爷还要被抓3) 小女孩是挺可怜的可是大雪天往外跑太没常识4) 最可怜的是副本啊!要在虚拟空间蹲几千年招谁惹谁了!

19分钟前
  • 丁丁虫
  • 推荐

神奇而可怕,窒息却迷人。

22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what a cookie

2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一分钟一千年,这惩罚有点过了吧。怎么看男二都很惨啊,被戴绿帽子还这么痴情,每年都去看望还送礼物。何况他女朋友的父亲也不是什么好人吧,人家找上门来就好好说啊,拿刀是几个意思。这一家人也是有意思,出轨了承认就好了,直接屏蔽一个解释也没有,还把信全都毁掉是几个意思。

26分钟前
  • 云薇薇儿
  • 力荐

没有血缘关系的 孩子是怎么被屏蔽的?

31分钟前
  • 全泰壹
  • 还行

摔收音机,西西弗斯神来之笔

34分钟前
  • 无鬼斋
  • 力荐

也许在未来屏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唯一方式了。不受意识控制的意识被复制后如同克隆人一样得不到像自然人的认可和对待,当缸中之脑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可怕还是可悲?分分钟想起1984里的茱莉亚,神经漫游者的视觉切换,当然还有低光速黑洞。

36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比死亡更恐怖的是受困的永生,依然是媒体时代的反科学主义寓言,点子不算太新,但圣诞雪天小屋对谈的氛围和几个故事的连缀做得很好。

40分钟前
  • xīn
  • 力荐

一分钟一千年的囚禁,和所有人对你视而不见的自由,与之相比,死刑是多么仁慈。

41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拉黑请谨慎!

46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小小的未来乌托邦格局,串并联三个小故事,交集点连接智能科技与伦理道德,思考迸射火花。单身汉勾女有方,不料强中自有强中手,藉由信息化网络,个人隐私被窥视无余。第二则,被机器奴役的人性,彰显残酷的一面,捎带沉重的科幻迷思。终篇泪泣,在一语不合即拉黑,动辄叫嚷果取关的时代,发人警醒。

5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话说第一次见亚洲人给白人戴绿帽这种设定

54分钟前
  • Anubis
  • 推荐

奴役自己到底算不算罪恶。如果算的话,我每天奴役自己去上班岂不是罪大恶极=。=

5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英剧《黑镜》其实算是科幻恐怖片,里边各种黑科技让人脊背发凉头冒冷汗。圣诞特辑里出现这个,屏蔽某人,听不到看不见对方,对方也看不到听不到自己,根本无能为力,这种科技太凶残没人性

1小时前
  • zhang 2nd
  • 力荐

高科技屏蔽的带来的其实是生活品质的丧失,意识副本折磨尤为变态。

1小时前
  • 老罗Lazzaro
  • 推荐

可怜的副本,到底关你毛事?!

1小时前
  • 沉歌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