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丝洞

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67

主演:于倩,尤情,周龙璋,何藩,彭鹏

导演:何梦华

播放地址

 剧照

盘丝洞 剧照 NO.1盘丝洞 剧照 NO.2盘丝洞 剧照 NO.3盘丝洞 剧照 NO.4盘丝洞 剧照 NO.5盘丝洞 剧照 NO.6盘丝洞 剧照 NO.13盘丝洞 剧照 NO.14盘丝洞 剧照 NO.15盘丝洞 剧照 NO.16盘丝洞 剧照 NO.17盘丝洞 剧照 NO.18盘丝洞 剧照 NO.19盘丝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00:54

详细剧情

唐僧师徒一行四人离开朱紫国,途经一片庄园。唐僧执意亲自化缘,遇见七个绣花玩耍的女子,然这些女子乃妖精所化,分别为:红蜘蛛(于倩 饰)、绿蜘蛛(沉依 饰)、金蜘蛛(刘亮华 饰)、黄蜘蛛(马海伦 饰)、蓝蜘蛛(尤倩 饰)、银蜘蛛(田梦 饰)、白蜘蛛(黄莎莉 饰)。她们得知唐僧身份后,遂将其虏入洞府,欲吃其肉求长生不老。   悟空久候师傅不归,情知不妙,唤来土地知晓唐僧许被蜘蛛精所获,于是带领沙僧、八戒打上盘丝洞,解救师傅……

 长篇影评

 1 ) 焚情欲,葬深情,存真爱;讲文化,树新风,正三观。

上一次如此震撼于电影的历史感是什么时候呢?大抵是在看《阿拉伯的劳伦斯》的修复展时。可不同于《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观影,《盘丝洞》的胶片是不完全的(原版应是90分钟,现在我们看到的则是60分钟修复版的数字版本),一些镜头场景丢失了,而从画面的清晰精致度上更与前者有着千差万别。但这些“缺憾”并不影响《盘丝洞》成为一部好看乃至让人震撼的作品,影片故事的完整性是极高的,而在钢琴配乐下,更如同锦上添花,让人如痴如醉。

电影开始时,画面上斑驳的划痕能让人清晰感受到影片的沧桑历史。像雨滴拍打玻璃窗,配乐钢琴发出的每一个灵动的音符都敲打在我心上。那抹模糊不清瞬间仿佛都充满了诗意,浓重的时间感袭来,恍惚中忘记了自己在哪里,自己仿佛成为了电影的一部分。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好像有另一台摄影机在拍摄正在看这部电影的我们,就像很多电影里一样。我为自己的这种错觉动容,更为这部电影在一开始就带给我这样奇妙的感受而感激上苍。

美,总会让我们更爱这个世界。而沉浸在美当中,则会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渺小的同时,感慨造物主的伟大——再渺小,每一个生命也都是造物主的奇迹。毫无疑问,这种思考会燃起我们心中不懈追求美的热情与希望,循环往复。

于是,美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无论在相对静止时我们处在最初那条线的哪一个点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同样伟大的,是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无数线聚集成一个平面,空间,宇宙。而到最后,美便成为了一个特有的空间,存在于这个世界,也独立于这个世界,萌生于这个世界,也凌驾于这个世界。于是,我们都是美的千千万万的缔造者之一。

这部电影,让我感慨中华民族的伟大,让我感受到“先行者”们的优秀,不由自主地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后,作为这个伟大民族的后裔之一,我顺理成章地开始珍视自己,不甘平凡,想要追求卓越。一瞬间,周遭的一切都变得美好了,连前排一对闺蜜的窃窃私语都没有那么讨厌了。美的事物,总是让我们充满力量,积极向上。

无数次把“我爱电影”挂在嘴边,我到底爱它什么呢?或许就是这种奇妙的感受吧!2014年4月15日,我会记住这个日子。是在这一天,在一个叫做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地方,看这样一部由但杜宇导演的叫做《盘丝洞》的电影,让我用另一种目光看待世界。

影片最引发我思考的地方应该就是它所呈现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但“呈现”这个词似乎不准确,因为它有一种“特意给别人看”的含义,而本片的文化内涵是深深扎根在的画面故事当中,水乳交融,难舍难分。它让我明白,一切所谓的“文化植入”,都是伪命题。真正的文化,是如影随形,一切可以剥离出来独立存在的,都不是真正的“文化”——而是学者口中的抽象名词。而《盘丝洞》中展现的是如假包换的文化本身,以至于一度让我眼眶湿润。

电影中着重表现了蜘蛛精“姐姐”与唐长老的大婚过程。双方梳妆打扮,送聘礼,迎亲,那装扮,那道具……在西式婚礼大肆盛行的今天,猛然在电影中见到这样的场面有种怅然若失,深深地怀念。在他们的婚礼上,觥筹交错,“节目”不断,欢声笑语,好生热闹,充满人情的味道。不知是否我太世故,除非特别亲近的家人或挚友,平时接到别人要结婚的通知,第一反应多半是“又要随份子”——钱。

而电影中,蜘蛛精成亲,各路洞府的大王门统统过来祝贺,妖怪们闹洞房,而后因为“春宵一刻值千金”,为了不打扰二人,自主离去。他们之间浓浓的“妖情味”,让我不能自已。于是,一阵阵暖意袭来,那舞蹈,有的曼妙,有的逗趣,有的滑稽,可无论哪一种,都让我觉得隽永缱绻。

当银幕上出现“天魔舞”字样的时候,所有人都激动了。好一个“天魔舞”!那时我们的前辈们是多么得热爱戏曲,舞蹈及音乐。所谓“魔舞”——群魔乱舞,容易理解,缘何要加一个“天”字?绝非偶然。这天,是“此舞只应天上有”的“天”,是“顺应天意”的“天”。

谁说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死?文化它从未消失,亦为消逝。它一直在那里,就站在那里,等着我们。可我们却蒙蔽着双眼,另寻他路。只要我们努力,总有一天,洗去身上的尘土后,我们会看见重生的自己,无论沧海桑田,日月变换,我们身上流淌的炎黄子孙的血液不会变。

电影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数不胜数,每个人物都具有极强的个性及辨识度,但是此刻我想要说的是蜘蛛精的哥哥——那只千年蜈蚣精。蜘蛛精视他为兄长,但因为他看上去年长很多,颇具“长兄为父”的含义。在成亲之前,蜘蛛精曾去找她,他一方面给予了祝福,却也提醒其小心,更送上聘礼。而成亲当日,更是他亲自去接蜘蛛精,情感不言而喻。他是一个对故事主线不起什么影响,却有极强感染力的角色。他“情溪漫步”,他悠然自得,一切看起来如此平和美好。不仅是这个人物,在处理各路妖精及“下人”时同样如此。而在处理“正面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时,也没有将他们“英雄化”,而是全面展现了他们的优缺点。

这种人物处理方式引发了我的第二个思考,前辈们尊重文化,却并没把文化推上神坛。他们对名著是既非崇拜式,也非俯视式的表达——他们平静从容,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了当时社会真实的“社会意识”,不雕琢,不美化,不哗众取宠。推及电影中的人物,就是不做道德审判者,一视同仁,对每个人物都是“天赋人权”,非审判式的描摹。

电影表现了孙悟空的“弱”,却并不让人觉得这个人物是“差劲的”;电影表现了“猪八戒”的傻,笨,懒,贪吃,萌,却并不让人觉得这个人物是“窝囊的”。而我们当下的电影中,总是试图植入“英雄主义情怀”,“人道主义情怀”,“港片情怀”,“武侠武打情怀”等各种各样的情怀,但其实这是最虚无的而不见效的。弱者总是掩饰自己的缺点,而强者不怕暴露自身的缺点,相反敢于调侃。前辈们的这种“不在乎”与“真实”,却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自身文化强烈的自尊自信,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激发。

其实这种“不偏不倚 ”不仅体现在人物设计上,故事情节上更加明显。蜘蛛精虽是“妖”,却极有人情味。她虽然是“强占”唐长老,却是真心实意。她处处为唐长老着想,担心他渴了,饿了,累了,一切都依着他,使得情感描写极其细腻动人。看到他们拜堂成金入洞房时,伴随琴音,内心忍不住呼喊“在一起,在一起”——那份感情好生美好,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会一桩亲”,此情此景,当真是“妖若有情天亦老,天如无恨妖常缘”。她像一个单恋的女子,努力追求她喜爱的人,这有什么错?她问他,“取经有什么意思?难道还不如和我在一起吗?”要是我,一定就和她双宿双飞了。

电影不仅情感细致入微,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风趣幽默至极。当今网络时代,我们身边充满“段子手式”的幽默的人,笑料百出。按理说,我们的笑点应该远高于前人。可事实上却不是,我发现,我们的幽默是朝两个不同方向发展的——一个是文化为魂,创意为骨,表演为肉,雅俗共赏;一个以荤为魂,翻版为骨,卖萌卖腐,娱乐至上。

于是,时间的洗礼只让我们笑点更低,更俗。于是,猛然面对真正的“高大上”,竟然忽而失语,一边兴奋,一边怅然若失。电影里的那些幽默,赋予了每个人物魅力,每个人物又让这魅力翻倍,每一个动作表情都热情四溢,想象力之丰富让人汗颜,神来之笔俯拾即是。剃头的大刀,贪财的乌龟,可爱的兔子,拿着超大号锤子的小哥,撒娇的八戒,哭泣的悟空——这一切让电影的情绪变得极其饱满,感染力异常强大,也让我猛然间意识到这是自己看到的最好的西游记故事。如此,《盘丝洞》当真是一部如假包换的“树新风”“正三观”的电影!

不仅是思想完美,电影的画面也让人过目难忘。很多为吓观众的特写,现在看可能失去了惊吓作用,但某一瞬间,却让我仿是感受到了前辈们的用心,而我也好像穿越回了过去。从《泰坦尼克号》到《阿凡达》再到《环太平洋》,《地心引力》,电影技术日益强大,我们浸淫其中,对画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当我看到上世纪20年代的《盘丝洞》,仍然惊讶。无论从镜头还是剪辑还是画面上,效果都非常卓越。人物穿墙而过,腾云驾雾,火烧山洞,烟雾萦绕——它从未失去它本身固有的震撼力,时间的洗礼只是让它更加珍贵。

除了电影镜头语言,字幕中的语言也非常优美,幽默精准,古风古韵,让人心驰神往。最后,电影以“情欲误人”为结论,且不论其正误,这部电影之卓越是不争的事实。

放映机会难得,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有缘再得以观看。不知那时,我是否已长发及腰,是否已绑得我的唐长老,花前月下,月圆花好。

 2 ) 盘丝洞2017

8.0分。

得以一窥华语电影动作戏发展脉络的初级阶段:效仿京剧唱段。上海作为当时的亚洲电影大都会,因战争电影人不得已南下,将影视创作工业带到了香港,发展成后来的港式动作戏。

现场配乐选择电子风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与默片影像搭不搭这种事还是见仁见智,影像能成就配乐,反之配乐也能成就影像,我对现场配乐部分不太喜欢,有时未能根据剧情场景的变化酌情变化,尤其是动作戏。

字幕问题蛮大的,光“长老看来是疲乏了,该去里面休息一会儿了”这一句就反复出现三四次,还换着花样出现,正的、反的、镜像并反着的,又与字幕后剧情不搭,明显错误。还有就是剧情发展至关重要的字幕“三味真火”出现的时机也不对。还有就是部分影像的缺失,比如孙悟空变鹰调走蜘蛛精的衣服、水底景象等,没办法,能看到残余影像已然欣慰了。

剧情硬伤还是蛮大的,孙悟空第一次和第二次对战妖怪时妖怪的能力完全天壤之别,况且第二天妖精数量还比第一次多出几倍,但中间却没看到任何猴子战斗能力提升的细节(可能是影像缺失的原因),至关重要的三味真火也只是结尾才起作用,并没太多帮助猴子战胜妖精。

有趣的是八戒对猴子美色下手的那段,还有抛猪头那段,光怪陆离,蜈蚣精的童仆也蛮出彩。

(广州金红棉影展)

 3 ) 还是老电影好看

喜欢蜘蛛精,喜欢孙悟空。 蜘蛛精将唐僧捆绑起来,高高地吊在梁上,又从口中吐出丝线,织成一张大网。久候师父不回的孙悟空顿感事情不妙,于是念动咒语,唤来本地的土地神,才知道师父有可能落入了七位蜘蛛精的手中。悟空、八戒和沙僧大闹盘丝洞,在菩萨的帮助下,才救回师父 ,孙悟空好厉害。还是老电影好看啊 啊

 4 ) 但杜宇的《盘丝洞》

1927年上映的《盘丝洞》,是由但杜宇导演,殷明珠、夏佩珍等一众明星演绎的中国早期神怪武侠片。影片取材自《西游记》第七十二回,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与盘丝洞蜘蛛精之间的纠葛和爱恨情仇。

电影的银幕造型风格突出,人物服装考究精致,例如蜘蛛精精致的妆容、猪八戒的头黑脸丑,这些都是忠于原著的人物形象;

布景服务于剧情需要,既有户外实景拍摄,又有盘丝洞的室内搭景;

镜头使用灵活,多用俯拍和全景展现打斗和聚会场面,特写也多用于表现人物情感,从而塑造一个为爱痴狂的聪明的蜘蛛精形象;

影片的色彩运用也颇为精妙,尤其是最后一个叙事片段,银幕的红色既起到参与叙事的作用,代表着能够打败蜘蛛精、解救唐僧的三昧真火,又烘托了氛围,体现最后一场打斗戏的激烈。

片中特效的使用在当时来看也可谓是中国顶尖水平了,像蜘蛛精的消失术运用了停机再拍,以及孙悟空的变身术运用了叠印技术等。除此之外,据说在损毁的片段里还包括了猪八戒在浴池中的水下摄影,以及老鹰叼走衣服的航拍镜头,只可惜因为战争导致这些珍贵片段无法与我们见面。

所有这些精心安排,都在于导演但杜宇对电影艺术表达的追求,不愧是中国早期电影唯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盘丝洞》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票价涨到一元一张,而当时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五元,可见其火爆程度。再考虑到其原底片因战争失传又通过挪威拷贝版收回中国的坎坷经历,《盘丝洞》确是为数不多的“国宝级”典藏影片。

 5 ) 西游到东游

看《幕味儿》读到这部电影由电影资料馆几经周折,2014年正式从挪威寻回,还组织了颇为盛大的交接和放映仪式,没想到居然b站上就能轻易找到修复过的资源。《盘丝洞》被视为国宝级电影,是著名影坛伉俪但杜宇与殷明珠夫妇的合作作品,也是现存最早的国产神怪玄幻类型片,历史意义很重。但对观众来说,在早已适应了试听刺激的现在,给我带来的是周末两个下午的深度睡眠——现在再看这些默片简直如同心灵修行,实在难言什么乐趣和魅力,只能想象它“当初”给观众带来的刺激。

殷明珠非常古典美,服化道也很精致(那时候的猪八戒还是黑猪),还有很多很搞笑的情节:比如妖怪用超大的镰刀给唐僧剔头;猪八戒调戏蜘蛛精把假发弄掉后原来是孙悟空;蜘蛛精在打斗中把八戒的头打掉了,悟空把头安回去,结果安反了;负责给蜘蛛精管财务的小官把婚礼的贺礼金元宝藏在裤子里...显然导演已经很清楚怎样才能一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有可能是通过双重曝光实现的人灵魂离开肉体和美人变成蜘蛛的特效,字体设计很好看的幕间台词......那时候电影才刚刚被发明30年,而在如此远东的上海滩就已经有成熟的电影制作能力和颇有审美能力的电影观众(此片当时票房成功,盈利五万余元),虽然上海一直是前卫大都市,但也让人感叹电影这种媒介的传播力实在强大,凭借一两个人的力量就能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的传播,又能迅速在开枝散叶、生出不同的变种。我要是活在默片年代,也会和格里菲斯一样认为电影是真正的“世界语言”。

 6 ) FIFF18丨DAY8《盘丝洞》:怪力乱神、荒腔走板、血色残阳

第18届法罗岛电影节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盘丝洞》,下面请看前线在取经途中齐心协力的师徒四人的评价了!

果树:

作为资料的意义可能比作为艺术品的意义更加扎实。同年份横向对比确实仍不够突出。

风临:

没想到现在看贼cult,猪八戒是黑猪的时代,脑袋直接飞出来被蜘蛛精抛来抛去。更惊悚的其实是这个表达,禁欲到病态,蜘蛛们大宴宾客办结婚被三味真火烧死是因为情欲自讨苦吃。如果,西天四人的真身是自古以来人类情感的对立面,在三个徒弟身上或许各自露出了一面极端,一路就是和这些人性做斗争。

Morning:

现在看来造型十分突出,尤其是蜘蛛精们,做得实在但妖媚之气不减。油炸鬼最吓人,这个角色卖力也堪称噩梦,版本不全,但仍旧分配了不少戏份,猪八戒也不是完全的丑角,这是比现在的西游记各电影版本要做得好的。盘丝洞的故事有色有形,胜在热闹,当年选取这一章来做故事的眼光, 做西游记的今人也不多见。唐僧给我的印象很深,弱小,没有佛相,被这样的一群人围着,透露着凶险。

子夜无人:

服化道包括有限的特技水平其实效果都超出预期,今天再来看过时感也并不强烈,如果加上配乐配音就算和87版电视剧放在一起都不会觉得太突兀,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可能是摒弃了最常见的对于《西游记》原著中大众向元素的提取,转而渲染怪力乱神、荒腔走板的气氛,结尾的那一抹血色残阳相当妖冶。

北阳向暖:

确实不喜欢,差距是明显的。但是依然是一个窥见早期中国电影之用心的窗口。

无糖吐槽:

残缺的 60 分钟无声默片,自己用音响搭配了许镜清老师的《云宫迅音》看了下来。西游记小说里怪力乱神的撷取,蛛网和隐身的特效用胶片的剪辑技巧完成,长镜打斗的戏曲杂耍趣味十足。化妆道具颇为邪典,字幕卡竟然有倒转的中文,是外国人拿到胶片拷贝时看不懂中文吗?这样的文化瑰宝就该多拿出来到各地放放,而不是被资料馆捂在库存里直至腐烂再无银幕相见的缘分。

我略知她一二:

很遗憾没有听到现场配乐,简陋但是足够新奇,很多元素放在今天都不过时甚至可以被尊为cult邪典,但是残片的程度实在太残了,非常影响观看,期待日后能在电影院里与它再次相遇。

苍山古井空对月:

残片且无音轨,真.默片。试图把注意力放在形式上,但是亮眼的点也不多,何况同时期还有《大都会》《日出》,八戒的头被砍掉那段有点cult。

#FIFF18#第8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短评

映前发现了儿时偶像六小龄童就坐身后,伴着现场钢琴配乐看了最早的一部西游记大陆首映有如穿越时空。各种妖精包括师徒四人搞笑大乱斗,最后斩断七情六欲,遗憾没看到传说的那段90多年前在挪威被cut或遗失的香艳卷,和映后回头不见那提前逃跑的猴子,未免不觉泪下,作如是观。资料馆回归仪式首映。

8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1.据说原片长有一百多分钟,由于留下的胶片不全,片头还有很多片段如片尾孙悟空大战蜈蚣精等戏份都丢失了;2.人物造型方面,猪八戒最为雷人,猪头道具很是戳中笑点;3.此片并非之前媒体宣传的中国最早的神怪片,《西游记之高老庄猪八戒招亲》就在其之前制作放映;4.据载《盘丝洞》当年盈利5万大洋;…

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好cult,萌哭了

1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失传已久绝无仅有cult爆了!原来影片拍了八个月。20170715@广州花城汇UA影院,爱是残念乐队现场配乐。原来当时是胶片放映?

15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MoMA的现场配乐。八戒掉脑袋令人想起无头骑士异闻录。每个女妖精出场,都以为是孔连顺穿越时空的客串。最后的主题揭开,居然是玉蒲团…

20分钟前
  • 冯凝
  • 还行

1.人生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现场配乐的默片,太穿越;2.以殷明珠为代表的蜘蛛精们都美得很生动,尤其殷明珠,非常娇俏;3.群妖聚会那段最喜欢,魔幻又喜感,很西游记;4.猪头掉下来和猪头反了的二师兄,蜈蚣精旁的小兔子精都很抢眼;5.这里的大师兄意外很弱。全程一种在博物馆里般的心情,很棒。

23分钟前
  • 云吞老丸子
  • 推荐

#SIFF2014#残片,部分片断花得厉害,蓝色段落倒染得干净;人物造型夸张,各种怪力乱神(笑场连连)显然借鉴了不少戏曲元素,包括花拳绣腿的打斗动作,加上偏氛围的电子配乐,果然cult味十分浓厚;女妖大胆露背,风格前卫,眉眼间果然一派妖冶;20年代的叠印就已经运用得这么纯熟了!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2019亚洲电影展##电影资料馆现场胡伟立配乐版#想知道胶卷修复到底修复了啥,有些地方的挪威语没有中文意思,还有很多的中文都是左右反转的,在修复的时候不应该解决这样的低级错误吗?QA说是因为挪威修复不认识中国字弄错的,瞬间原谅了它#虽然里面有很多剧情上的无语,但是1927年的《西游记》,很多胶卷形式的特效,有很多cult画面,猪八戒是野猪好评,蜘蛛精的妆容很美,到现在看也不过时,现场的配乐也很厉害,加分不少。

28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重见天日了

31分钟前
  • Trouble
  • 还行

早上的研讨太谬赞,晚上看到实物困意重重,五颗星打给钢琴师。这种片子实在有愧前来装X的文艺青年,火柴棍支着眼皮看完以后,还要打肿脸夸这片子真不错,辛苦辛苦。

33分钟前
  • 王恶
  • 还行

资料馆2014.4.15.7pm 蜘蛛精们如花瓣般躺倒;火奴的多面体大锤、超大剃刀、最后现出夜壶的原型;堪称表情帝的蜈蚣精书童,现出小白兔原型;造型蠢萌的各位大王、造型极丑的猪八戒;砍下八戒头当球扔;三昧真火烧尽万缕情丝的结尾。有趣的地方极多,默片现场音乐伴奏就是好呀。

35分钟前
  • xīn
  • 推荐

老当益壮 令年轻人汗颜

38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力荐

【A】9.0。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浓郁。2.对妖魔的人物形象刻画非常生动。3.对妖魔是非审判式的描摹。4.情感描写非常的细致动人。5.异常地幽默,很多创意非常精彩,想想真是神来之笔。6.终于西游不再是道貌岸然的代名词。7.我希望他们在一起的。8.画面感很好,殷明珠是个大美人。

42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力荐

下午新衡山电影院《盘丝洞》,多谢挪威的人民群众,咱87年前的老片全世界就他们藏了独一份。开映前突发奇想从11排跑到最后排正当中位子坐下,居高临下看这群妖精打架,有玉皇大帝的赶脚。。。其中两端染蓝和染红,表明但杜宇当年对片子的视觉效果极其考究啊。。。

45分钟前
  • Tyger Tyger
  • 推荐

太好看了!!!!!!好看之外,情丝成灰,实在有些伤心。

47分钟前
  • bloom
  • 力荐

20年后,magasa老师终于成功转型,一身西装变长袍,大变活猪头。一个世纪后,古天乐成功借鉴了这样的戏路。

4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现场钢琴太赞了,一瞬间真是回到当年的戏院(听过很多次现场配乐就数这个感人)。至于片子嘛,还不至于到怪力乱神被禁的程度,起码不是粗制滥造,外景比较令人印象深刻,内景要是表现主义走法就会更好点。沙师弟依然没有沙师哥有存在感,二师兄很喜感,意外的是大师兄太弱了!

5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各种原因看得不太顺畅,居然还有领导讲话真是太棒了。音乐很好,让我都想去看神女了。很符合我心中早期神怪片的样子,就是没想到会这么呆萌。殷明珠眉眼细致,举手投足都有种小家子的妩媚,真是很美。没有想到最后归结来的只是“情欲”而已,妖怪们好无辜啊。

58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那一年弗里茨朗都拍出大都会来了,你们竟然看这个就高潮了?

1小时前
  • 灰狼
  • 很差

少了将近40分钟的残片,还是非常大胆惊人,也很可爱。殷明珠真是个大美人。但杜宇是当时的中国梅里埃啊,可惜后来没有将这种奇幻风成功延续下去。

1小时前
  • 37°2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