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二季

欧美剧英国2013

主演:海莉·阿特维尔,多姆纳尔·格里森,克洛伊·皮里

导演:欧文·哈里斯

 剧照

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2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3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4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5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6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3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4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5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6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7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8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19黑镜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20:54

详细剧情

和上一季相同,本季的《黑镜》也由3个故事组成,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未来世界。   《马上回来》:一次车祸夺走了玛莎(海莉·阿特维尔 Hayley Atwell 饰)的男友艾什(多姆纳尔·格利森 Domhnall Gleeson 饰)的生命。在朋友的推荐下,玛莎利用艾什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的信息塑造了一个具有人工智能的假艾什。刚开始玛莎只能通过手机听到合成的艾什的声音,不久之后,那个声音告诉玛莎,有一个方法可以让艾什“真正”的回到她的身边。   《白熊》:托尼(勒诺拉·克里奇洛 Lenora Crichlow 饰)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在一间陌生的房间里并且失去了记忆。在她昏迷的这段时间中,世界显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上充斥着无情的看客,而她竟然成为了杀人狂追杀的猎物。   《沃尔多一刻》:沃尔多是一只虚拟的蓝熊,出现在深夜的喜剧节目中,而站在它背后的...

 长篇影评

 1 ) 非常现实地揭露人性的黑暗。

接着说第二季,用黑暗的色调揭露着社会现实,第二季相比第一季的话,更加揭露的是人性的黑暗这点。

第二季依然有个特别亮眼的故事,白熊,这个故事我记得太清楚了,看的我不知道可以说什么,看完觉得谁都不可信,每个人都是黑暗的。女主角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在一间陌生的房间并且失去了记忆,然后她跑到街道上求救,发现每个人都拿着手机拍自己,根本不理会自己的求救,并且,成为了一个面具人的追杀对象,不得已,她只能跑,路上遇到了“好人”,带着她逃亡,渐渐地发现了“好人”也想杀自己,也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好人,女主角快崩溃了,这到底怎么了?!最后,当她被绑着坐在舞台中央的时候,一切终于明朗了,自己杀了人正在被审判,而拿着手机的人们是游客,这是游客们的一个旅游项目,审判自己!游客们可以通过给钱达成此次审判。当夜幕降临,游客们结束了自己的旅程,女主却并不能结束,审判会一直一直下去,因为晚上,主办方将会把女主继续放在同一个位置,并用电击让她失忆,永远重复着逃亡审判,这是对她的惩罚。

这故事看的真的有点沉重,杀人犯法应该由法庭审判,那些说着审判罪犯的人正做着和女主一样的犯罪事实,罪人是不可以审判罪人的!然而,并没有人觉得不妥,主办方游客们都觉得理所当然,他们觉得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这就很可悲了,沉重的不是做了错事不能改,而是永远也没有机会改。

 2 ) 不存在的男朋友

《黑镜》S2E1乍看真是妹子们的福音啊,人造男友百依百顺,不但省去吵架的精力,还可以让他想干嘛就干嘛,打扫房间做饭干重活修灯泡,还可以对他身上不满意的part进行修改(“乖,变一张马特·达蒙的脸”),甚至还可以让他的penis随勃随起!!!更可贵的是这货还储存了所有A片里的各色姿势,然后像小马达一样随叫随停!!!

妹子们再也想象不到有个汉子出现到世界上的目的就是为了“取悦你”,难道这样不就会省去麻烦皆大欢喜世界更加美好了吗!!!科技不仅让汉子们拥有声音甜美爆乳娘的充气娃娃,还让姑娘们拥有技术娴熟温柔体贴不抱怨的人造男友!!!

片子开头sara对痛失男友的martha说:no one is real。我们的确曾浑浑噩噩地苟且在这世上,若不是死亡的冲击,我们也不知道汩汩如流水的生活什么时候会干涸。活着的人的感觉有千百种,无论是仰面大笑,还是撕心裂肺,所有的情绪都是真实的,只是被无意忽略掉了。死亡像是人们跳到深井底下的一滩井水,之前我们向下麻木地坠落,坠落,渐渐埋怨深渊的了无尽头和无尽难测,但是当我们的身体突然碰到冰凉的井水时还是会无可救药地大声尖叫。死亡惊醒了martha,也成为她的尺度,当她发现生活又呈现诡谲的一面时,便在悬崖边勒令人造男友跳崖自杀。她又怀念起生活枯燥的另一面了。

那么科技究竟在“真与假”的感官斗争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VD中人成为吸血鬼之后所有情绪会被放大,快乐会变成狂喜,当然伤心也会变成绝望。我在想我们适应科技的过程就像吸血鬼transition的过程一样,刚开始我们被突如其来的新奇和冒险刺激得浑身发热,像吸血一样在社交网络上窥私探秘八卦,然后开始搬弄是非嘲笑同伴传播谣言,最后发现这个已经被我们吸得千疮百孔的小世界也不过如此,朋友们的隐私也没想象中那么惊天动地,明星们的生活也没那么完美,但我们却要支付“永远也回不去了”的代价。我们饥渴地天天刷新社交网络,在无数无聊的状态分享中黯然神伤,曾经偶尔的沮丧被技术放大成巨大的失落感和没有存在感。

人们已经为杂乱无度追逐新奇而付出代价,无论是支离破碎的注意力,还是耸人听闻的纯真,人们发现自己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已经很难再有“感觉”了。我们与科技煅造的机器最重要的不同就是我们的感觉,更可贵的是,感觉在变化。我在社交网络上发状态称我讨厌凤凰传奇,并不意味着在我生命中的某一刻我不可以和我爱的汉子在车里纵情地唱“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即便我在网上贴出小时候的照片并跟朋友们分享打趣那时候的糗事,并不意味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不会抱着相框哭。哪怕汉子状态不佳早泄我会觉得沮丧,但起码我不必每天都跟porn里面的荡妇一样浪叫。

科技世界未曾料到的灾难之一是,人人成了感情残疾。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几乎永远都不会离开一台机器,它保证会让我们浑浑然又色迷迷地逃离现实。当我们的眼睛盯着“黑镜子”时,我们无法去体验那些被镜子排除在外的感情。前几天看到的一本书中说“科学对我们有意义,不仅因为它帮助我们控制了这个世界的某些部分,而且还因为它展现了我们永不可能掌握的东西”。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如此怀念一个脸上有痣、吵架时天崩地裂、窝在沙发里懒懒散散、ml有时无法erection的真真切切的男朋友。

 3 ) 黑镜S02E03: 品牌即是权利

      黑镜第二季第三集沃多的故事讲述了网络媒体时代权利的变迁,在传统媒体中,信息受众都从媒体得到信息,并且由媒体或者政府来判定什么应该作为信息发布给民众,民众在选择信息的过程中会收到媒体的引导。而在以网络为媒介的媒体中,民众的喜好和自发传播直接影响了信息的流通,而且起到了一定的信息过滤功能。于是在新媒体时代,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些传媒的神话:犀利哥、芙蓉姐姐、凤姐。每个神话从诞生到淡出大众的视线周期是如此之短,短到如果你不是一个狂热的网络爱好者,有很多“明星”从出生到消亡,我们都来不及不了解。沃多的故事即是这一过程的深入解读。
      沃多本是一个脱口秀节目中的卡通人物,由不得志的喜剧演员詹姆斯配音,以言语犀利著称,不时出现一些黄段子和过激言论,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誓死搏出位的典型。在新一届的区议员竞选中大胆讽刺候选人门罗,博得了民众的疯狂支持。为了保持高关注度,节目组不惜秀出损招,用车载着沃多跟随门罗竞选,不断的激怒对方,来博得民众关注,甚至在最后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参加竞选。正像剧集中多次提到的,沃多的言论其实没有实质的内容,基本以谩骂和讽刺为主,尽情的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但却没有任何的立场,换句话说没有任何的理性的解决方案。但观众就是喜欢这样的形象:风趣、直接、辛辣、愤怒。沃多的支持率一路走高,并在最终的选举中惜败于门罗。
      在网络媒体的时代,民众的喜好直接决定了事件的曝光率和传播范围,而民众对于信息的选择标准更多是感性而非理性,所以那些言论大胆、行为出格,并且能在媒体中针砭时弊,敢于挑战惨淡现实的人物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因为他们能说出民众想说而不能说的话,能够放下民众想放而放不下的尊严,而不会有人考虑在发泄之后应该如何解决现实的问题。在新晋政客格温多林眼中,沃多——更多的是他的扮演者詹姆斯,成为了这场竞选的搅局者,他毫无立场,没有任何的见地,只是用出格愤怒的言论博得民众的支持,最终分流了自己的选票,而让门罗赢的更加没有悬念。詹姆斯在辩论赛上攻击格温多林的理由,仅仅是对这个和自己有过一夜情的女人冷淡态度的报复,却直接影响了整个选区的民众的生活决策。
      剧中对于民众,尤其是年青一代的网络民众的喜好最经典的概括便是:Youtube上最受欢迎的,永远是条狗用屁声模仿《欢乐时光》主题曲的视频。
      最终詹姆斯也无法忍受自己扮演的沃多,而选择退出。但此时的沃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卡通人物,而成为了一种社会符号,成为了一个鲜明的品牌,其后的团队能够继续支撑这个符号博得更多的关注,从而走向国际社会。伴随着品牌知名度而来的还有极大的权利,在人人有iphone和电脑,能够通过网络直接发表建议和做出选择的时代,关注度成为了一种无形的权利,可以决定一个地区的选举结果,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政策,可以轻而易举的聚集大量的财富,甚至干掉强大的官员和商人。这种品牌权利像一个巨大的黑洞,通过网络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打破了传统品牌的局限性,将每个民众手中的权利收集起来,形成强大的权利中心,然后就可以利用这个恐怖的权利为所欲为。
      詹姆斯没办法接受利用民众的狂热来吸收权利的行为,在剧集的结尾不得不流落街头。当他打开电视的时候,发现自己创造的沃多这个网络品牌,已经无孔不入,出没在各种媒体中间,成为了一个网络媒体的权利怪物。值得欣慰的是,沃多这个品牌利用自己的权利也做了很多好事,比如为贫困儿童谋求福利。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个怪物,在难以约束的情况下,能对以网络为载体的社会和生活,造成多么巨大的破坏?毕竟,没有约束的权利是破坏性的权利,又有几人能够坚守不作恶的信条。

 4 ) 白熊正义公园 - 正义的围观审判者如何可以与杀人犯同样残忍

相对第一集只是略显粗浅的讨论互联网从业者,试图通过网络数据,特别是社交网络的记录来判断甚至模拟一个人的行为、思考、趋向为何可以是“不现实”与荒谬的,第二集探讨的是非常严肃和贴近公众生活的话题:大众如何审判那些被认定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的人。

开头的十几分钟里感到非常奇怪,演员表现非常生硬,有一种“演得很用力”的感觉,而拿着手机到处跑的围观者,甚至可以说是业余了,看完才发现这都是有意为之。

编剧在嘲讽的是一种“表演正义”。比方说,药家鑫开车撞了人,下车拿刀连捅十数刀,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个过程是蓄意与残忍的,理应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而即使是这种“法理惩罚”,我们往往也认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让犯罪者体会到与被害者相同的痛苦”,这就又比方说我们常常诅咒那些RAPE幼女的人要在监狱里遭受无数次SODEMY,这才是“合理抵偿”。如此的联想让我们获取快感,特别是在“审判罪人”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自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因此谴责药家鑫,声援后来被认为是骗子的张显一时是一个不可扭曲,未加反思的潮流。我们需要通过谩骂与诅咒杀人犯,为他编排比注射死亡残忍一百遍的处罚,才更符合我们对自我正义的需要。而在表演正义的狂欢中,我们往往会忽略在“实践正义”的过程中,恰好是在行使与杀人犯同样的残忍。微博与论坛代替了菜市口,操持键盘的网民代换了法场外翘首的氓众,法律只杀死了一次药家鑫,网友屠杀了他无数次,更恨不得将他的父母与同学也抓来血祭。这都是值得反思的。这一集WHITE BEAR,用一种“永劫”的惩罚形式,无数遍的让用手机拍摄下小女孩被虐杀的SKILLIAN遭受到同样的“被人猎杀的绝望”,而也无数遍的让“体验正义”的游客通过手机围观,“狂热地围观其受虐的过程,甚至享受她的痛苦”,这也就是“看似代表正义的围观审判者如何可以与杀人犯同样残忍”。“白熊正义公园”就是一个极端化的公众审判平台的艺术表现。

 5 ) 【E03】独立有时比自由更重要

1.
--So any decision that has to be made,any policy,we just put it online.Let the

people vote,thumbs up,thumbs down.The majority wins.That's a democracy.

--So's YouTube,and I don't know if you've seen it,but the most popular video,is a

dog farting the theme tune to Happy Days.

--Well,today it's Waldo.

--No.It's still the dog.

这是黑镜E03The Waldo Moment里我印象最深的对话。

人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人人都有低俗需求。比起真正推动社会的议题,人们更愿意关注的是八卦、丑闻(尤其是性)等等。而后者,也正是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即使是严肃的话题,流传最广的版本,也往往是调侃嘲讽的段子。
Waldo大受欢迎,并不是他有多犀利深刻的见解,而是他能用幽默的大粗话去攻击社会上的得势群体(片中即政客),正是他的粗俗和攻击性迎合了观众。

我想,这也是人性最真实的一部分。再有逻辑的辩论,也不如一句羊驼来得痛快。反思生活观察社会的帖子,远不如毁三观的我和弟弟滚床单了热门。
并不是说这些都不好,只是说,这就是网络时代的特质,娱乐、轻松,再加一点讽刺攻击。这里有海量资讯,有一切刺激多巴胺元素,有一定的言论自由,有部分真相,但是在这里追求民主追求深度,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2.
Waldo大呼“Don't vote for me!”,却在人群的笑声中被殴打,Waldo的扮演者被迅速替换。
是愚蠢的大多数吗?不,只是不愿思考、自由却不独立的大多数。
人既有“低俗”的需求,也会自控和反思。前者给人欲望和生命力,后者让人区别于动物。有的人“低俗”久了,麻木地只会大笑和大骂。有的人喜欢“低俗”,但也从不放弃思考的机会,关注社会并努力让它变好一点点。

剧中貌似无立场的Waldo最后被操纵,被打造成“the perfect assassin”、“a global political-entertainment product”,既能无形地灌输观点,又能大赚一笔。

再客观、再中立的媒体,也无法避免其固有立场(Waldo抵触政治,也是政治立场)。新闻资讯从题材内容的选择,到字数篇幅时间的裁定,都是一次次主观的判断。你能看到的,是筛选过的信息,是真实的一部分。

在发表意见前,问问自己,究竟是你的观点,还是哪里读到的观点?是不是你已经习惯于在有自己的想法前,先看看别人的想法?要知道,比起自己写评论,简单地转发推荐和最右是最轻松的做法。
不要急着肯定,急着否定,急着判断,急着站到某个阵营,不盲目相信权威,不依赖大多数的判断,多听多看多想。比起自由,有时候独立更重要,就像胡适曾经说过的“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

 6 ) 【评黑镜S02《白熊》】 (02.27更新,结语)

毫不夸张地讲,黑镜第二季的第二集,是我在看《黑镜》系列以来,认为最恐怖的一集。无论哪一个环节,都不敢掉以轻心,心情随着女主代入,跌宕起伏。
影片的开头,女主在混沌和失忆中醒来,跌跌撞撞走出门去,很久才发现其他的人,但这些人无一例外手中都拿着手机或相机进行拍摄,明明像是在关心她的一举一动,但是除了举着机器拍摄便无任何反应。这样的情节令人摸不清头绪,我想,估计这次是讽刺围观现象,于是,发生在我国的种种冷漠围观事件开始在脑中上演,好的,继续观影不语。
第一个冲突发生在女主为了躲避枪击冲进店里躲藏,枪手胆大又嚣张,一路横冲直撞又敲破店面玻璃,女主惊慌失措,这时帅气女店员立马变成侠女,英姿飒爽带领女主逃跑,过程中男店员为了拖住枪手被击倒,女店员荣升为女伴,成了女主的生存依靠。女伴告诉女主,这个城市的人都被一个称为“White Bear”的标志催了眠,只有看客和杀手,而这场旅程的唯一目标就是躲开看客,远离杀手,这样才能生存。
第二个冲突发生在大汉司机救了二女驱车停在树林中闲聊时,魔术般地掏出一杆枪,紧张又一次袭来,并且更加强烈。大汉威胁二女来到一片林地,女主发现这里遍布绞刑架和尸体,又一次吓傻,除了哭啼着服从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其间女伴逃走,大汉发怒,准备用各种手段折磨女主(这一段有着极其强烈的代入感,整个人的心情随着女主恐惧而不安,不禁佩服这些英国演员的强大演技),这时女伴适时出现,给了大汉致命一击,升级为女英雄。
女英雄带着女主逃跑,并准备实施毁灭白熊计划,途中女主记忆碎片频频发作,但最终无果。两人到了机关深处,正准备实施计划时,枪手又一次到来,扭打中女英雄中弹,女主慌乱中拿到一把枪,紧急之下射向枪手。

此时三观重新刷新。

这枪嘭出一团彩花,机关的场景也随即开始切换,露出了白花花的观众席,女枪手摘下面具,女英雄原地站起,照着观众们鞠躬,微笑。原来是在演戏,我松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又让心重新悬起,那么女主是来干嘛的?接下来的解析,很清晰,也很残酷,女主眼前的巨幕告诉了她和我们一切。女主的男友绑架并虐杀了一名女童,男友在服刑前自杀,而将虐杀过程全程拍下的女主则成了公愤的发泄口。国家成立了“白熊正义公园”,这里上演着一次又一次的“女主逃生记”,曾经身为拍摄者的她如今是一轮又一轮的被拍摄者,一回回地被消除记忆,一次次的慌乱逃生并被站在楼上、玻璃外的游客像观赏动物一般地拍摄、围观,周而复始,永无尽头。
而我们最后看到的,是关在房间里被迫看着自己“作品”的女主痛不欲生的表情,听到的,是她惨痛的嚎啕大哭,然而30分钟之后,记忆几乎再次消失,新的一天即将开始,等待她的,却是新一轮的折磨。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因触犯众神,被惩罚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

看完之后心里憋得难受,但又是种享受,这种压抑只能在看《黑镜》系列的时候才得以感受。
对于女主,这种方式实在是最残忍的惩罚。首先,严格意义来讲,失忆醒来后的女主,本就不是原来的那个她了。迷茫,慌乱,狼狈又孤独无助,因此才会这样依赖着女伴,失忆的她像个初临人世的婴儿,被迫接受着一波又一波的打击,最终面对世人的蔑视与愤怒,无言以对,唯一能够说出的句子就是“Please kill me…”,但是人们不可能满足她这一要求,为什么?因为她冷冷围观而无作为,因为她实在罪孽深重。
但是人们似乎忘了,当他们在责罚女主当初面对虐杀无动于衷的同时,他们自己是不是也无动于衷地在进行虐杀呢?这种惩罚行为无异于一百倍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禁想到前段时间被炒上风口浪尖的虐童女教师颜艳红,那张举世惊人的虐童照片风靡国内外各大媒体,响应起骂声一片,不久就引来各种人肉与毒骂,一时间成了人们聊天话题中的恶魔。各媒体络绎不绝地围堵在她家门口,长筒大炮对准着她拍摄,来自网络的公愤更是铺天盖地,当然,来自人群中的这些愤怒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正如片中那些对女主及男友的所作所为深痛恶觉的人。事后有记者采访颜艳红,问她此时作何感受,她痛哭着说:“我已经知道错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不肯放过我。”这样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
而今时今日,我无意重就虐童事件而发表看法,而是这个影片引起了我的思考,面对此类事件,到底应当给予何种程度的惩罚?是包庇纵容,还是判处终身监禁,是让她众生在道德攻击下抬不起头,还是建立一个“正义公园”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绝望而可笑的“逃生记”?
或许永远也没有令所有人都能满意的答案。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世界不会被罪人毁灭,却会毁于那些眼看罪恶上演而无动于衷的人。”而我仅仅只是希望,当罪人最后置身于残酷的绞刑架上时,仍然有人能够为他们真心诚意地祈祷,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位踩着面包走的小女孩,最后因自己的恶行沦入残酷的地狱时,仍有个听到她遭遇的小女孩为她留下善良的眼泪。

    
概括言之,影片开始像《穆赫兰道》,而后像《迷雾》,稍后成了《电锯惊魂》,接着恍然大悟原来是《楚门的世界》,而末尾,则是《恐怖游轮》。
然而短短的42分钟,浓缩了这么多的精彩而又令人毛骨悚然,神剧这一称号,绝对是当之无愧。


——————————————2013/02/27分割线————————————————


黑镜第二季全部看完,感触颇深,急急将心中所想写下,聊以分享,愿多多指教。
没错,黑镜系列,我们从头到尾看到的都是赤裸裸的科技,无数见过的或是没见过的,高端的,神奇的,令人惊羡的科技。从Youtube到Twitter,从记忆芯片到人工智能,从记忆消除工具到操纵型卡通形象,黑镜裹着科技的外衣,带领我们领略一个又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但除此之外呢?如果说科技是外衣,那么剥开这层外衣后,又剩下什么呢?

是我们赤裸裸的人性。

君不见在科技的外衣下,包裹的都是我们百分百的思念、悲伤、愤怒、冷漠、猎奇和欲望。
人工智能,寄托的是我们对逝者深深的不舍与爱恋,不愿相信你已离开,而不得不再塑造出一个你来减轻痛苦;白熊公园,消费的是我们对罪犯的愤怒与鄙夷,朝游行的罪犯扔鸡蛋,是想证明自己代表着正义,而坚决与罪恶撇清关系;Waldo,承载的是民众的猎奇,那只蓝色的熊,与政客公然叫板,开黄腔,说出了千万民众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因此民众抱着好奇的心理投它的票,看它到底能闹多大。像引诱着小孩子骂别人的大人,孩子骂得越好越能让大人捧腹大笑,笑完后大人说与我无关,这可是他自己说的。我相信其实民众心里也很明白,Waldo参政充其量只是一个噱头,倘若那只蓝熊真的当上了议员,或许会出来更多反对的声音:没人会认为那只熊在政治上将有哪些真正的作为。

黑镜黑镜,那些有着黑色屏幕的冰冷的科技产品,说是放大镜也好,说是照妖镜也好,其实从来都只是一面镜子。把民众的恶趣味放大一万倍,就能逼首相F猪,把民众的冷漠与愤怒放大一万倍,就能建“白熊正义公园”。艺术高于生活,但也源于生活。看似可怕荒诞的情节,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早有伏笔。

或许我们最应该反省的,不是黑镜改变了什么,而是黑镜反射出了什么。
我们依然是我们。

 短评

去世的人的“东西”都放在阁楼上……不知道呆在阁楼上的人工智能会不会寂寞(☍﹏⁰)

8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第二集:《白熊》)何止未来,现今大众早已把恐怖事件当早餐吃,罪犯在这个能够得到大量关注甚至欣赏的社会里,乐此不疲,于是到头来,最终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从旁观者到受害者的蜕变——谁说世界在发展进化?我们一直都在弱肉强食,唯一区别不过是以前用石器现在用枪支。

11分钟前
  • Ocap
  • 力荐

麻烦把第一集里所有电子产品都打包:那个超薄手机、超薄笔记本、触屏式电子绘画工作台…另外,再给我来一栋那样的英国乡村老砖房,和一个留胡子版的阿德里安.布劳迪。谢谢,一共多少钱?

13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其实相比第一季的耸动我偏爱第二季呢,并未完全从现实中抽离出来玩概念,实则温柔地杀死你。现代性有时候残酷到让人怎么也抓不住生活的实感,过度依赖社交网络的自己其实也是live in the cloud吧,恍惚中我觉得自己说的话所花费的时间就是在复制粘贴,多可悲。(201看到哭啊我真是弱爆了

18分钟前
  • Nolita
  • 力荐

人类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生存还是毁灭,进化抑或消亡。随着物质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似乎愈发明朗。科技让人类逐渐失去生命的华彩,人性在冰冷的机械时代里早已黯淡无光。所谓的现代文明不过是燃烧未来的虚空假象,我们始终在作茧自缚的道路上奔走匆忙。

19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第二季第二集实在太折磨我了 这是谁想出来的阴暗故事

22分钟前
  • 杉源给
  • 推荐

今晚连着看完三集之后,忽然瞥到IPHONE黑色的屏幕,瞬间觉得脊背一阵发凉。可怕的并不是科技改变了什么,而是它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到底是什么。

27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我喜欢第二季第一集。我想让失去的人回来。

30分钟前
  • 推荐

社交网络反噬社交主体,信息不等于存在;道德审判反致道德沦丧,娱乐之罪不轻于犯罪;政治娱乐趣味根深,民主不一定得到明智。

33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第一集回味长,第二集极扭曲,但第三集才是整季里感觉最英国的。

37分钟前
  • 煎饼菓子兔
  • 推荐

去年被第一季第一集深深的震撼了,今年的第二季相比去年变得温和了许多,每一集的创意虽然依旧很正点,单独展开都能拍一部不错的小电影,但都没有往更加极点的方向发展,祈祷明年的第三季可以超越首播集那座高山吧。★★★★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1、鉴于现代人在社交网络所表现出的虚伪性,我认为这种假设至少在50年内不成立,也就是说,科技仍然无法改变人外在的假模假式。2、冲锋枪狂扫微博众傻逼,假正义、伪公知、麻木不仁的看客、处心积虑的阴谋家,送你们一句话就是“都你妈别装了“。3、网络红人什么的真可怕

4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额 我需要一个志玲版的。。。

51分钟前
  • Eroica
  • 力荐

我有几十个G的视频资料,能做一个苍老师么?什么?中文服务还要另加钱?不是有谷歌么!

55分钟前
  • 离开了的猪
  • 力荐

其实没有上一季那么惊艳了,不过东西嘛都是第一口最好吃所以还是公正的给满分

57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继续犀利,然而突破性比上一季有所降低。最喜欢第二集,挑战人的道德观逻辑和底线。

5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第三个故事不是在王尼玛的身上发生了吗

60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需要一个替代品,需要一个惩戒园,需要一屏遮羞布

1小时前
  • JulyChan
  • 力荐

第一个故事:女主角无法和模拟自己男朋友的人工智能好好过日子,很大一部分是程序没编好导致的吧,宅男程序员们实在是太不懂得感情了。第二个故事:把惩罚虐童罪犯当成每日娱乐活动,人内心的攻击性总是要找一个渠道发泄,与其以道德的名义惩罚别人,不如多来点足球这种无害而有趣的活动。

1小时前
  • 丹AI🌵
  • 力荐

第一集模拟电话刚打通的时候我就哭了

1小时前
  • RIT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