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调天后

剧情片美国2020

主演:维奥拉·戴维斯,查德维克·博斯曼,科尔曼·多明戈,格林·特鲁曼,迈克尔·波茨,杰里米萨默斯,约翰尼·科瓦内,泰勒·佩姬,杜山·布朗,约书亚·哈尔托,奎因·范安特卫普,克洛伊·戴维斯,梅特·纳塔利奥,约翰娜·埃尔米纳·莫伊兹,Onyxx Noel,詹姆斯·西耶斯基,威廉·卡尼亚

导演:乔治·乌尔夫

 剧照

蓝调天后 剧照 NO.1蓝调天后 剧照 NO.2蓝调天后 剧照 NO.3蓝调天后 剧照 NO.4蓝调天后 剧照 NO.5蓝调天后 剧照 NO.6蓝调天后 剧照 NO.13蓝调天后 剧照 NO.14蓝调天后 剧照 NO.15蓝调天后 剧照 NO.16蓝调天后 剧照 NO.17蓝调天后 剧照 NO.18蓝调天后 剧照 NO.19蓝调天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4:54

详细剧情

  20世纪20 年代,在芝加哥的一场午后录音中,乐队成员们正在等待开拓性的表演者、传奇的“蓝调之母”玛·雷尼(奥斯卡金像奖得主维奥拉·戴维斯饰),其间气氛变得愈发紧张。录音进行到后期时,无畏又脾气火爆的玛和其白人经纪人及制作人就她的音乐控制权展开了一场意志的较量。雄心勃勃的小号手列维(查德维克·博斯曼饰)非常欣赏玛的女朋友,并决心在音乐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当乐队在工作室幽闭的排演室中等待时,他促使乐手们爆出揭露真相的故事,这将永远改变他们的生活。  《蓝调天后》根据两次普利策奖得主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改编而成,歌颂了蓝调的变革力量以及那些拒绝让社会偏见左右自己价值的艺术家。该电影由乔治·乌尔夫执导,鲁本·桑地亚哥-哈德森进行剧本改编,凭借《藩篱》荣获奥斯卡奖提名的丹泽尔·华盛顿和托德·布莱克担任制片人。科尔曼·多明戈、格林·特鲁曼、迈克尔·波茨、泰勒·佩姬、杜山·布朗担任联合主演,艾美奖得主布兰福德·马萨利斯进行配乐。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说外媒高赞的《蓝调天后》是平庸之作

1920 年芝加哥的某个午后,一支乐队焦急在紧闭的排练室,等待极具开创性的表演者「蓝调之母」Ma(由维奥拉戴维斯饰演)莅临。有自己野心的小号手列维(Levee)(由查德威尔鲍斯曼饰演),愤愤不平地向伙伴控诉自己境遇的不满。

最开始,误以为是一部音乐传记片,但是开头天后的炸场演出之后,在录音室里的乐队成员就开始了喋喋不休,迟迟不演奏,才发现这是一部舞台剧。越演越烈的对话,小号手Levee突然开始述说他的辛酸往事,又给人一种感觉:这是一部揭示美国黑人种族血泪史的政治电影。真的让观众搞不清电影的立意!

虽然,片名叫“蓝调天后”,但是片子重心明显偏向了查德维克博斯曼饰演的小号手上,片名取得有点挂羊头卖狗肉之意。如果说剧本力道比较足,戏剧范儿也很浓,通过小屋里的对话与冲突,达到了为角色立传的效果,但是电影主旨也仅仅停留在角色的悲痛情节上,并不能上升到社会问题、种族歧视等的更高层面上。只是单纯的从某种意义上,塑造了一个被“上帝”忽视和被遗忘的角色。

维奥拉戴维斯饰演的Ma, 极度强势的背后是看清现实的锤头丧气,拥有自知之明的她知道,声音是她站在白人面前唯一的筹码。她那些看似傲慢无礼的行为,也只是为了能得到白人的认可,既然身份不被认同,得不到尊重也还有金钱。关于带着小侄子录音的那段,没太看出她作为音乐人的谆谆教导,影片刻画出来Ma的形象更多的是狂妄自大的暴戾,飞扬跋扈下的唯利是图。无论是人设上还是剧情上那段都略显多余。

查德威尔鲍斯曼饰演的小号手Levee,是一个对音乐满腔热情的音乐人,他有对成功的渴望,面对现实处境的怀才不遇但也独自聪明,对未来有自己的展望和规划。他可以无视5美元的报酬,为的只是他的歌可以录制成为专辑。然而压死他的却是老伙计“踩了他的鞋”,其实,压垮他的更多的不是被拒绝的失败和不理解,而是没有人支持,就连他的同伴都给他泼冷水。借着心爱的鞋被踩,情绪的发泄最后酿成悲剧。他那双镜头给与特写的小黄鞋,应该也暗指他的作品和才华。另外,剧中和他打得火热的黑人小妞,也曾经向Ma提到要买一双小黄鞋,影片中很多特写还有情感线,都能看出他们的关系,女方是真心欣赏男方的。

影片时长94分钟,想要讲的故事太多,导致最后影片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Levee的故事潦草结尾,Ma的故事也不完整。匆匆收尾的效果也不能起到戛然而止,给人带来意犹未尽的点睛之感。实则败笔!

影片是根据舞台剧改编的,原本台本想要表达的是对种族歧视沉痛的控诉,结果被硬生生的影视化,加上再创作,不但不能表达出精髓,反而成为一部舞台剧感十足的电影。没有展露电影独有的语言叙述与抒情魅力,却被大量的台词与对白堆砌,又加上电影制作的手法,最后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成品。

正如Ma在电影里的台词所说,白人不懂蓝调,观众不懂这部“电影”。

 2 ) 演员表演撑起蓝调灌制——《蓝调天后》

今天聊聊电影《蓝调天后》。

片名Ma Rainey's Black Bottom (2020),别名玛雷尼的黑臀舞 / 玛雷尼的扭摆舞 / 马雷尼的黑底。

片名《蓝调天后》所指的正是玛·雷尼,她被誉为“蓝调之母”。

影片根据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改编。

整个影片讲述的故事内容并不多,故事就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某个下午的录音棚里,玛·雷尼带着她的乐队灌制一张唱片,演唱的歌曲正是片名《黑臀舞》(Black Bottom)。

《黑臀舞》是一种舞蹈,起源于20世纪头十年南方农村的非裔美国人。它最终被美国主流文化接受,并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一种席卷全美的热潮。

蓝调起源于20世纪初,原本是美国黑人在劳动中喊的号子,曲子较小,歌词内容也大多表达生活苦涩。后来随着黑人们走出田地,他们的音乐也随之进入大众视角。起先白人并不屑于听蓝调,后来随着一大批优秀歌手诞生,蓝调也成了美国一种流行文化。

蓝调强调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演唱讲究即兴,因此听每一场蓝调演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蓝调天后》既不是一部常规意义的歌舞片,也不是一部常见的传记片,而是改编成电影的舞台剧。

从布景到角色就可以看出,原作是为舞台剧而生。

乐队们在阴暗逼仄的地下室排练时,几名黑人老哥集体忆苦,诉说自己一路艰辛不易。

雄心勃勃的小号手利维看上了玛·雷尼的伴舞女郎杜西·梅(Dussie Mae),憧憬着依靠自己的音乐才华打动唱片公司,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其他几名乐手则对利维“不切实际”的幻想发起嘲笑,丝毫不觉得他能够摆脱贫苦生活。

丹泽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是本片的制作人,早在2015年时,丹泽尔·华盛顿就宣布,他要把奥古斯特·威尔逊(Austor Wilson)的十部“世纪循环”(Century Cycle)剧作全部搬上大小银幕。《蓝调天后》是继《藩篱》(Fences ,2016),华盛顿拍摄的第二部改编自威尔逊的电影。

《蓝调天后》是“世纪循环”中唯一一部没有发生在奥古斯特·威尔逊家乡匹兹堡的戏剧。

2020年9月,丹泽尔·华盛顿还表示,这个系列的第三部电影将会是《钢琴课》(The Piano Lesson),他希望让自己的儿子约翰·大卫·华盛顿和塞缪尔·L·杰克逊出演,由巴里·詹金斯执导。

饰演女主角玛·雷尼的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是第二次在改编自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的电影中亮相。她之前曾出演过《藩篱》,并一举夺得第89届奥某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她凭借本片获得奥某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凭借四项提名成为获得提名最多的非裔美国女演员,也成为第一位获得两项最佳女主角提名的黑人女性。

尽管扮演了片名人物,维奥拉·戴维斯在片中只出现了26分41秒。

歌手马克塞恩·刘易斯(Maxayn Lewis)为玛·雷尼提供了大部分的人声。不过玛·雷尼抚摸杜西·梅(泰勒·佩奇饰)时演唱的《我的这些狗》(These Dogs of Mine),则是维奥拉·戴维斯的真实声音。相信大部分人不会注意到这些,毕竟我们对蓝调并不感冒。

对于我们国内观众来说,本片最大的亮点就是黑豹查德维克·博斯曼 (Chadwick Boseman)的“绝唱”。

《蓝调天后》是查德维克·博斯曼的最后一部电影。他在与结肠癌斗争了4年后,于2020年8月28日去世。他在拍摄本片时,其他演员并不知道他正在接受癌症治疗。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查德维克·博斯曼和当年饰演黑豹的样子判若两人,完全瘦脱了形。

查德维克·博斯曼凭借本片,成为继希斯·莱杰(Heath Ledger)之后第一位死后获得金球奖影帝的演员、第一位死后获得奥某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演员、第一位在死后获得奥某卡提名的黑人演员。

查德维克·博斯曼的确做到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撑起了整部电影。他将这部并不出彩的舞台改编电影,变得有了戏剧冲突和看点。

今年该奖项最佳男主角提名奖项中,大多数被提名者都是有色人种。

获奖者是威尔士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其余提名演员分别是穆斯林和巴基斯坦人里兹·艾哈迈德(《金属之声》),非裔美国人已故的查德威克·博斯曼(《蓝调天后》)、英国演员加里·奥德曼(《曼克》)和韩裔美国人史蒂文·元(《米纳里》)。

玛·雷尼一直保持着火爆脾气,仿佛数百年来黑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都在通过她来集中爆发。

为了向白人至上发起抗争,她通过耍大牌、提携亲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她会为了没有冰可乐大发雷霆,会为给大侄子一个报幕机会威胁罢唱,总之不顺着她的意思就不行。

唱片公司的白人工作人员看在钱的份上,点头哈腰,全力满足。

这些行为一度满足了玛·雷尼的虚荣,但丝毫不能改变黑人被歧视的地位。出了门依旧是顶着白人鄙视目光,随时要准备遭受白人的欺压凌辱。

表面看起来,玛·雷尼是在用带刺的外壳保护自己,其实就是在自己的安全区里耍耍威风罢了。丝毫不能改变黑人地位和命运。

乐队里的其他黑人也是一样,包括其他黑人都是一样。利维在大声吐槽时就指出,黑人从来不会想着改变境地,也不会担负责任,只会想着自己今天怎么快活。

如果真的想改变黑人境地,他们需要的是组织、纲领和武装,可以参考同期的《犹大与黑弥赛亚》。

其实今年奥某卡没有将影帝殊荣颁给查德维克·博斯曼是一件十分正确的决定。

就这几部提名作品来看,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加里·奥德曼对其他几名演员形成碾压态势,颁给霍普金斯或者奥德曼都没问题。

如果仅仅因为肤色、因为政治正确,就颁给已故黑人,那才是太不严肃了。

整部影片喊口号大于实质,蓝调不突出,传记不明显,基本都是黑人同胞在诉苦。联系到近期漂亮国欺压亚裔的新闻,黑人并不是反对特权,只是反对自己不享受特权而已。

平平无奇的改编舞台剧,

演员表演撑起蓝调灌制。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3 ) "Ah one, ah two, ah you know what to do"

一个有点喧闹的悲剧,放在话剧舞台的话就是个典型的先锋戏剧,最后一看,果然是一个话剧改编而成 并非讲音乐,而是讲那个特殊年代里有色人种的悲哀和愤怒,以及为生活奔波的无奈,即使穿戴整齐,也无法把支票兑换成现金,生活在这样的偏见里,就连我都为他们感到愤怒 利维那段关于过往家事的独白,精彩至极,也悲哀至极 有一个意象是,利维一直想要打开那扇门,一直想要自己组乐队写歌,离开糟糕的蓝调天后以后,终于用力打开了那扇门,却发现不过是被墙包围着的小小天井,然后利维抬头叹气,就像是坐井观天一样荒谬 最终上帝没有救他母亲,也没有向他伸出援手,自己的生活还是得自己打拼,自己的选择也得自己承担 一开始觉得蓝调天后很annoying,缺乏最基本的做人态度,她有才华有商业价值,她比任何人都更懂这一点,所以在那个破裂的年代里,她用过度的傲慢去跟它对抗 相比起来,利维却是真正的pathetic,不是因为他有才没钱,而是因为他的怒火其实特别卑微,最终只是烧死了身边的人而已 最后一段其实挺讽刺的,一首好歌被系整个白人乐团演唱,至少我听着有点古怪,但估计商业价值是达到了 对于饰演利维的Boseman还算比较熟悉,在「42号传奇」和「选秀日」里都有精彩表现,电影最后写道"献给德艺双馨的Boseman",这跟他在片中那个软弱但又野心勃勃的利维简直判若两人 看的时候我在想,虽然幸福不一定和钱有关,但我还是希望钱能多一些 以及,即使过去了将近百年,音乐行业依然那么难混

"Ah one, ah two, ah you know what to do",如果生活能一直像音乐这样美好,会不会一切都会有所不同,也许那个把音乐当作生活的蓝调天后,更有发言权

 4 ) 带有舞台表演风格的讽喻剧

去年,“黑豹”男星查德维克·博斯曼的意外离世给全世界影迷留下了巨大的遗憾,而他的遗作《蓝调天后》却意想不到成为了今年奥斯卡颁奖季的一匹黑马,他凭着片中的精彩演绎接连获不少最佳男演员的奖项,还有望在本周日晚获奥斯卡影帝。“沾死人的光”这种说法也许有点刻薄,不过这部份量甚轻的作品在往年能否受到如此多的关注,还真的不太好说。因为每年一到颁奖季,自然就冒出数不尽的黑人题材影片,前些年的《月光男孩》和《绿皮书》顺利登顶奥斯卡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

从片名来看,这部影片让我觉得是那种老一套的人物传记片,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这是由戏剧改编成的讽喻剧,带有强烈的舞台表演风格,仅仅截取了上世纪20年代如日中天的蓝调女伶和乐队在一个下午录制唱片期间发生的故事,题材和格局远非是荡气回肠的史诗题材。核心自然是美国黑人的种族问题,借古讽今的故事引人深思。

遥想当年,黑人音乐家看似风光无限,实则依然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不论是资历深厚而霸气逼人的歌后,还是寂寂无名而富有潜力的乐手,全都成为了白人手中的玩物。只要白人剥削和利用完了,自然将你打发走,到头来还将黑人引以为傲的东西据为己有,这个结尾相当讽刺。影片有别于常见的黑人互助观点,大胆展现出黑人之间内斗,甚至自相残杀的刻画,暗中再次将矛头指向白人。黑人面对的不公待遇和悲惨状况时至今日也没能彻底扭转,去年爆发的BLM运动就是最触目惊心的证据。

 5 ) 一场录音室的蓝调演出

微信公众号 WeChat ID:Lamotta_yajie

《蓝调天后》Ma Rainey's Black Bottom 一个厉害的地方是场景,一个上下楼的录音室就基本完成了整部电影,制片人一定很开心。芝加哥街头的流水镜头讨人喜欢。表演是好的,男女主抱走了好几座最佳男女主提名。饰演女主的维奥拉·戴维斯一直是位实力派演员,表演很豁得出去。提名最佳男主的查德维克·博斯曼闪着光,大长腿跳舞好极了,不过不免有人情分的存在,这是各大奖项的常规操作,标榜人道和人情,此处想起小丑希斯·莱杰,不免有些伤感。电影整体来说是不错的,稍微有些用力过猛,查德维克·博斯曼饰演的勒维几次述说身世像是在挤眼泪。电影戏剧张力很足,基本不会觉得无聊。故事套的内容太多太大,单靠一场录音的剧情无法支撑。舞台剧式电影对于绝大多数观影观众来说,需要调整观影习惯和降低期待值。

《蓝调天后》其实说了两点,一个是黑人的历史问题,不公待遇,城市的建造者,人类弃儿,背负着沉重的过往,绝望又愤怒的眼神。另外一方面,是蓝调力量,音乐填满内心空洞,对生命意义和存在的疑问,通过音乐表达,蓝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黑人,它让世界看到听到。

故事围绕“蓝调天后”玛·雷尼展开,玛所在的乐队需要去录制唱片。乐队成员们先去了录音室,大家排练,插科打诨,说说段子聊聊天,其中小号手勒维年轻激进,怀揣理想,在他的刺激下,大家各自述说了自己的背景和身世,作为黑人的经历和遭遇。比方说忍气吞声的老爹如何复仇,黑人牧师跳舞,失去爱人。

主唱玛随后赶到,带着侄子和女友,风尘仆仆,大摇大摆,不顾一切的架势,已经成名的玛看起来像一个坏脾气耍大牌的主,她掌控着全局,和经纪人代表的白人一方对抗和较量。没喝冰可乐不录音,口吃侄子一定要加入录音开场,发行合约的签署也不给好脸。强硬的玛在休息间隙跟乐队成员聊天,白人经纪人一起工作这么多年唯一邀请她去做客只是唱歌给客人听,唱完歌录了唱片赚了钱他们不会关心你是谁,只知道你是黑人,而蓝调音乐,无论如何,是必唱不可,它是生命之音,抚慰人心,填埋空洞。

电影的几首即兴蓝调也相当精彩。乐手们在地下排练室排练,用吵架和说唱的方式讲出了各自故事,发现大家大同小异,或者说悲伤和仁慈总是相通的,钢琴手托雷多开始了一段炖菜的歌谣,黑人种胡萝卜,土豆,秋葵,然后做成了一锅炖菜,创造了历史,建造了国度,最后获得了什么?一锅剩下的炖菜。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刨去黑人,其他人种未必没有相同经历,这也是该歌谣动人之处。

小号手勒维一心想组建自己的乐队,他写歌改歌,期望获得唱片公司的青睐,梅尔·斯特迪文特最后采用了勒维的歌,但是却不帮勒维组建乐队,而是把勒维写的歌给白人乐队表演。勒维感受到了愤怒,回到地下排练室,借由钢琴手托雷多不小心踩了他的鞋,开始了一段演唱,为什么你要踩我的鞋?我又没踩你的鞋,你那该死笨重的鞋踩坏了我的鞋。托雷多最后反驳,我已经说了抱歉,同时谁关心你的鞋和你是谁。故事说到这里,可以有很多种后续,这一版的故事是年轻的勒维选择了不克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人会采取的做法,令人唏嘘和惋惜。

电影到此结束,总觉得故事没讲完,也许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结局,但抱歉,这部电影到此结束。

在此推荐一部纪录片《詹尼斯:蓝调小女孩》 Janis: Little Girl Blue,詹尼斯更多以摇滚明星和 27 俱乐部为人所知,她的音乐 bules rock,蓝调忧伤和摇滚反叛影响和圈粉了一堆人,她也是除了艾瑞莎·弗兰克林与麦当娜之外,另外一位跻居《滚石》“史上最伟大50名摇滚音乐家”榜单的女性歌手。

纪录片以詹尼斯参加的经典演出串联,包括 1967 的蒙特利音乐节,1969 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70 年的摇滚列车。中间夹杂了一些对詹尼斯的采访还有拍摄,剪辑在后期比较混乱,但是不影响欣赏里面的音乐,Cry Baby, Little Girl Blue, Me and Bobby McGee 都是非常棒的音乐。

(完)

微信公众号 WeChat ID:Lamotta_yajie

我给你煮碗面吃

 6 ) 蓝调唱的是生活

一部舞台剧风格的电影,故事主旨虽然是老生常谈了,但密集的文本使得这不到90分钟的故事里塞进去了很多的内容。

Levi是个有天赋的小号手,由于童年时罪恶的白人带来的家庭变故,他不相信上帝,立志在音乐方向出人头地,得到白人的尊敬;被捧成“蓝调之母”的Ma对待白人咄咄逼人,毫不留情,有着骨子里的骄傲。虽然Levi和Ma都是人才,可是他们互相却看不对眼。一场平常的录音活动也变得剑拔弩张。

像所有此类影片一样,展现黑人在那个年代遭遇并延续至今的不平等待遇是叙事的主体,Levi父母的悲惨遭遇,其他乐手娓娓道来的故事和坚定的信仰,Ma虽然为人强势但她深知自己在那些百人眼里的本质,这些片段无不在强调这一点。得益于查德维克·博斯曼、维奥拉·戴维斯等人出众的表演,整个故事动感和张力还是很充足的,尤其是结尾时Levi的创作结晶被唱片公司老板无情地否定,并且试图用几个小钱将其买断时,直接击溃了他的心理防线,让他一气之下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将他内心的撕扯放到了最大,冲击力十足。

影片的最后一幕非常的讽刺——老板请来了一群白人乐手录制了Levi的音乐,所以老板并不是不认可他的音乐的商业价值,只是想少付钱罢了,毕竟Levi不是Ma,他的演奏并非独一无二的,所以他永远达不到Ma的地位。另一方面,乐手们在演奏时个个面无表情,只为了赶紧完成任务,而Ma和她的乐手们虽然剑拔弩张,但一旦音乐响起,他们的快乐和彼此之间的化学反应就溢出了屏幕,印证了Ma的那句“白人根本不懂布鲁斯,他们只知道听,却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被唱出来的” 。

制作上,影片的调色是很难被忽略的,那带有明显年代感的暖色调,质感非常好。而且每一名黑人的皮肤都锃亮锃亮的,尤其是Ma,每一寸外露的皮肤都闪耀着光泽,给了他们别样的气质。

影片还有一个小支线,就是Levi一进排练房就开始纠结的那扇紧闭的门,在他印象里这扇门原本是开着的,能通向一个地方,可当他最后撞开那扇门时,发现门外只是一个天井,哪儿也去不了。其暗示意义不言而喻,也是影片走向结尾高潮的起始点。

PS:昨天看完了探讨女权的《前途似锦的女孩》,和《蓝调天后》一样,影片都设置了非常有冲击力的结尾,和两年前的《绿皮书》一派和气的结尾大不相同hhhh看来现在人们在拍摄政治题材影片时候的态度也更加激进了。

 短评

他口口声声说他知道怎么对付白人 其实他不知道

7分钟前
  • 皮屁儿
  • 推荐

近来忙于参与给将出版的书做校对,无法每日一片的观影了,争取一周两片吧。这部反对种族歧视的美国片是根据话剧改编,用电影的手法较好地保持了话剧对人物地刻画及精彩台词表达。值得观看。下月的奥斯卡奖项里,它的几个演员都具有表演奖的竞争能力。

11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话痨舞台剧片,说的东西都很有意思,剧本和表演都属上乘,美化服也锦上添花,且非常迎合今年时事了,希望在奥斯卡上有所斩获

16分钟前
  • Henrique Asano
  • 推荐

blues 为生活增添了起床的理由,被装进机器中的灵魂是否还能出卖给魔鬼,无神论者容易将老婆逼进教堂,冰镇可乐要在签卖身契前享用,铁轨舞蹈不宜带着圣经与十字架,打开紧锁大门却只有穷途末路,自以为学到笑里藏刀却只能将愤怒洒在踩鞋之仇……表演靠谱台词舒服的戏剧电影,完胜那部 Billie Holiday 传记片

19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三星半。不知道有没有重剪过,这片的重心已经全然偏向了查德维克·博斯曼饰演的角色上,而非戴维斯饰演的“蓝调天后”,虽说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但剧本力道又非常正,戏剧范儿也很浓,通过小屋里的对话与冲突便达到了为角色立传的效果,而且是某种意义上被忽视和被遗忘的角色。暂且可以将本片看作是向传奇人物借力而衍生出的传记片,带着斯派克·李《爵士风情》的期待看实则完全区别于后者,并且又明显规避了过去少数族裔电影通常出现的相助或互助的陈词滥调,对于博斯曼而言也不失为是华丽的谢幕。

23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嗯......可以看到原著舞台剧文本的厚度,充满对肤色歧视沉痛的控诉。可是这样生硬地影像化,没有展露电影语言叙述与抒情的独特魅力,算不上再创作,那存在的意义是啥?这不就是“好莱坞的驴得水”?

2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看了20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了。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这种从表演到调度到录音都电影感全无的舞台剧改编。Chadwick Boseman最后一部居然就是这么个东西真是不值

31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Ma极力强势背后是丧气的自知她的声音是站在白人面前唯一的尊严,黑豹所扮演的号手有渴望成功的聪明热情,却被无视和五块钱的报价击碎梦想,变成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如讽刺性白人录音结局,非洲裔(音乐家)所遭受的不公和悲剧成为隐而不言种族问题的真实写照

35分钟前
  • [Deleted]
  • 还行

看完这部电影才真的意识到这个世界失去了Chadwick Boseman有多么可惜。他演的真的太棒了,比黑豹强十几倍。本以为是部传记片,结果竟像部舞台剧。时间,空间,格局,都小到不能再小,但仅靠表演,台词,摄影撑起来的对话戏,反而从另一种角度尖锐的捅破了黑人种族的内部问题。不是一部人人都能接受的电影,但真的很有份量

38分钟前
  • _witch2
  • 力荐

刻薄古怪的蓝调天后和用完既丢的廉价妓女价格不菲的黄色皮鞋和丑陋蒙尘的破烂皮鞋有什么区别吗唱歌的黑人,吹小号的黑人,口吃的黑人,双性恋同性恋异性恋黑人没有区别两粒黑巧克力滴入一桶白巧克力他们有翻天覆地的才华可巧克力依然是白色,至多因为黑色的介入添点无关痛痒的灰,无关痛痒到可以忽视却忘记了巧克力本该是黑色音乐不是苦难生活中的怨言,他是生活的态度蓝调是黑人的态度她用暴戾独裁的臭脾气,抗议傲慢白人的种族规则他用亮晃晃的小刀,讥讽白人铜臭熏天的虚伪她和他,一个死在镁光灯下,一个亡于梦醒时分逃不掉,因为黑色的皮肤猪肉不会因为被炖着吃或被炒着吃而高贵多少他们是人啊活生生的、和白人黄种人一样爱享乐爱做梦的人啊人人生而平等

42分钟前
  • FWSWU-LLDAF
  • 力荐

想要讲的故事太多,到最后把主线都埋没了,levee的故事结束的很潦草。想讲Ma Rainey的故事也因为时间问题而粗略的点到为止。Netflix出品真是必有瑕疵。

47分钟前
  • Amber
  • 还行

真不该让演员分心背大段台词还不给剪辑。拜托这是电影,是镜头怼在脸上恨不得数你眼里几根血丝的!本来刚见到博斯曼的角色时还挺惊艳的,觉得能量很足,结果讲遭遇那一大段台词加长镜头,一下子就假了。戴维斯还好点,但是她台词也没那段那么长,也没那么不必要,还有剪辑。

49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还行

有点偏题了 情怀分很多

53分钟前
  • raku
  • 力荐

——🍅99%🍿️80%——蓝调是玛雷尼最后、唯一的倔强。排演室,狭小的空间、密集的台词,其中包括查德威克一长段的自述。乐曲话语权引发的黑人命运争论。年轻气盛、低声下气集于一身,郁不得志,顾影自怜都遭到“践踏”,急需出口宣泄情绪,却只能挥刀向弱者、向同胞,种族内的悲剧。当好不容易打开一扇门,依旧没有余地。200块与25块没什么区别,皮鞋和上帝也一样。片尾,纯白乐队上阵,回想玛雷尼的“白人不懂蓝调”,一切尽在不言中。(不含任何感情分,是对他的尊重,以这部告别影坛、与世长辞,是幸事)

56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很普通,远低于我的预期。

1小时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对黑人并没有友好的动荡年代,被后世称作的“蓝调天后”多少显得有些荒腔走板;但可贵的是她自己的在那个年代学会了披上带刺的铠甲,绝不服软也不低头,这种姿态真的比任何长篇大论的说辞更有力。另外一边是脱下“铠甲”的“黑豹”,他最后的这部作品,对于大篇幅台词的处理丝毫不露怯,也总算让我们看到了他不做“英雄”时的表演功力。

1小时前
  • 饮歌
  • 推荐

剧本太棒了,通过一件录音的小事便赤裸裸地折射出“皮肤黑”对黑人的影响,以及社会、时代、白人对黑人赤裸裸的歧视。你是名流也好,是空有才华无处施展的青年也罢,都逃脱不了这歧视的牢笼。看完之后只有深深的绝望感,那种感觉就像男主无助地抱着同伴的尸体,就像玛雷尼在车上复杂无奈的双眼。“黑豹”在该片中刷新了我对他的印象,遗作果然留下了演艺生涯最精彩的表演,确实是影帝水准。“黑妈”一如既往的表演上佳,歌曲舞蹈形态都无懈可击,可惜戏份实在太少,封后之路有些困难。

1小时前
  • Spy Liu🌈
  • 推荐

片名翻译有误导性,其实聚焦的是Ma Rainey's Black Bottom创作背后的故事。原本就是戏剧剧本,舞台剧的表现形式,地下室那几场冲突爆发点都把握的很好,演员妥妥会提名奥斯卡的。结尾很讽刺,看得难受……

1小时前
  • vanillalalala
  • 还行

之前看过话剧版本的, 电影版的发挥了舞台剧无法实现的艺术展现方式的优点, 张力十足 (Netflix在影片结束自动跳转到本片的半小时卡司评论小短片好评

1小时前
  • 拖延焦躁子
  • 力荐

磨刀霍霍,杀气腾腾,却在挥刀之时立场游移,摇摆于内部与外部矛盾,一旦结构失衡,自然力道涣散。趣味之处在于某种戏弄感,汗津津的皮肤、花掉的妆容、说唱式的对话、挤眉弄眼的微表情,滑稽的喜剧效果反而令观众产生自省。也许导演意在展示一种荒蛮的意识混沌,是平权道路上的必经,遗憾在拨开迷雾前影片便草草结束,留下的只是三两身先士卒的剪影。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