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途岛

科幻片大陆2019

主演:艾德·斯克林,帕特里克·威尔森,伍迪·哈里森,卢克·伊万斯,丹尼斯·奎德,曼迪·摩尔,亚历山大·路德韦格,艾伦·艾克哈特,达伦·克里斯,尼克·乔纳斯,卢克·克莱恩坦克,杰克·韦伯,基恩·约翰逊,浅野忠信,大卫·休莱特,马克·罗斯顿,布雷南·布朗,詹姆斯·卡佩内罗,马修·麦考尔,格雷格·霍瓦尼西安,杰克·曼利,杰弗里·布莱克,瑞秋·佩雷尔·佛斯基特,卡梅伦·布罗德,杰克博·布莱尔,克里斯蒂·布鲁克,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播放地址

 剧照

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2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3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4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5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6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3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4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5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6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7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8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19决战中途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4 12:54

详细剧情

电影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重要转折点——中途岛海战:经此一役,日本海军受到“降维打击”,美日海上实力反转,从而扭转了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影片通过参战士兵和飞行员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领观众逐步进入1942年6月初发生在太平洋中途岛附近那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战争……

 长篇影评

 1 ) 五灭美国不过瘾,炸仨航母才是这位大导的第一次满足

提到罗兰·艾默里奇,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独立日》《后天》《2012》,不是他新拍的《决战中途岛》,也不是“好莱坞拆迁专业户”、“全球地标毁灭者”的名头。

而是写在他姓氏里的“有钱”——Emmerich

艾默里奇,正经八百的本土富二代,老爸拥有豪华园林机械厂。上大学时,艾默里奇就凭借雄厚的后勤保障,游遍欧洲和北美。

当年看了《星球大战》,立刻转到导演系学习,毕业作品要求拍一部短片,因为过分有钱而没有限制,艾默里奇拍了一部100分钟的《诺亚方舟法则》,成为德国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学生作品

质量也不错,成为了1984年第3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电影。

那会本土媒体称他为“辛德尔芬根(德国城市)的斯皮尔伯格”,听着是好话,实际是热爱新浪潮的欧洲影评人在挤兑他。

所以艾默里奇很快进入好莱坞,拍够爽够震的科幻灾难片。

拍到今天,他连自己都很难超越了,于是带领拆迁队穿越到二战,重点破坏珍珠港、中途岛和日本航母。

这是他记挂了20多年的中途岛战役,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避免了美国人民学日语的悲惨结局。

这也是一场拼运气的战争,用艾默里奇的话说——

美军幸运地破译了日军情报密码,幸运地确定了AF就是中途岛,而不是在南太平洋。最最幸运的是,在当时美军最大航空母舰,企业号航母迷路之后,一个叫做米克拉斯基的人凭直觉跟上了一艘日本驱逐舰,并认为这艘驱逐舰应该是在归队途中。如果不是他,美国人可能就输了。

但拍电影就没那么幸运了,好莱坞已经不爱投资战争片了。

2016年的《血战钢锯岭》基本没在六大片场拿到一分钱,众多小片厂凑了4000万美金,能拍出最后的大场面,全靠导演梅尔·吉布森会省钱。

艾默里奇也挺难,“好莱坞的制片公司当时不愿意拍这部电影,所以我满世界找投资。”

辗转反复,直到2017年,艾默里奇才圆了梦。

他曾在电影里五次把美国和地球推向毁灭边缘——《独立日》《哥斯拉》《后天》《2012》《独立日2》,但都不过瘾。

艾默里奇告诉我们,《决战中途岛》是他第一次真正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虽然杀青后又重拍重剪了四五十天,虽然一开始几位日本演员不相信他,但能把电影拍出来,他就视为“突破”了。

我们也聊了时下热门的话题,他不中意120帧的技术,对漫威电影的火爆十分不解,也分析了好莱坞为什么不再热爱战争片。

01、满世界找投资,第一次可以按自己意愿行事

Q:20年前你就想拍“中途岛战役”,根源是什么?

艾默里奇:我常常都在想,在中途岛奋战的这些人,不能被忘却。就算在美国,也没人知道迪克·贝斯特(轰炸机飞行员),他们或许知道尼米兹(美国海军五星上将,指挥中途岛战役),却不知道其他大英雄。

迪克·贝斯特

Q:从战争片层面上讲,你有怎样的抱负?

艾默里奇:抱负?嗯,希望能不一样,能给观众新的感受。对我而言有意思的是,不仅仅是去拍摄一场战争,而是全面体现这6个月中的情报分析、战略部署、俯冲轰炸等,俯冲轰炸是美国人能赢的很大原因。

我一直有个感觉,就是战争片的拍摄必须非常贴近人物,不能泛泛地讲一个大型故事。

我们选了3条主线,情报官埃德温·莱顿、作战指挥官切斯特·尼米兹,还有“企业号”航母。6个月的奋战后,这个航母对赢得战争具有关键意义。还有日本指挥官的故事,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的很多指示是很大胆的。

Q:之前的《珍珠港》,为了强调影像感,镜头会跟着一颗炸弹直接炸到战舰里,《决战中途岛》你怎么去呈现这个战争的场面?

艾默里奇:你说的那个镜头我很了解,我觉得那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不太喜欢那种所谓不能拍的、没法拍的镜头,即使是全数码模拟出来的镜头,我也要想想我要用摄像机拍的话,角度放在哪、怎么拍,才能够还原现实。

Q:电影也使用了不少飞行员主观角度,轰炸机俯冲时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艾默里奇:不仅仅是主观角度的问题,虽然这是了解飞行员视角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多角度的俯冲。

后来我把所有镜头剪辑好之后,发现不是很满意,于是下定决心,重拍所有的俯冲镜头。之后大概花了六到八周的时间,进行高强度的重拍重剪工作。

每个人都担心不能按时完成,我跟他们说非重做不可,因为给观众俯冲的真实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我很高兴我这样做了。

Q:李安在《双子杀手》中用了120帧的技术,你有没有想过使用或者开发一些新技术?

艾默里奇:不会,我不大相信这种技术,价格昂贵,制作复杂。毕竟全世界绝大多数的电影院都只能播放2K的影片,这个比例甚至是99%,你基本是为2K服务,那就要尽全力将2K做到最好。

如果你有非常好的表演,不论是用广角还是近景,都能拍好。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比技术更重要。

Q:拍了那么多商业大片之后,《决战中途岛》对你来说还有什么大的突破吗?

艾默里奇:让我想一想。就是我终于拍出来了?(笑)好莱坞的制片公司当时不愿意拍这部电影,所以我满世界找投资。

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突破是,我第一次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比如我不想走老套路来描绘日军,也不想要有大的欢呼场面,尽最大可能地进行真实描述。

Q:你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

艾默里奇:我可能更极端一点。作为导演,在好莱坞不能听到“NO”就停下来。

02、日本演员一开始对这部电影表示怀疑,好在我拍的不是日本陆军

Q:二战一直是电影创作者重点关注的历史,但一战好像不太被人问津,你怎么看?

艾默里奇:我认为历史学家也很难解释清楚,一战中大家到底是为什么而战,那纯粹是民族主义。

二战更有意思些,当时法西斯势力上涨,德国有希特勒,意大利有墨索里尼,西班牙有弗朗哥,日本也可以说是信奉法西斯主义,好像法西斯掌控了整个世界。

而西方的同盟国,比如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的部分区域,是与法西斯主义做抗争的,大家是为“让什么统治来世界”而战,这是相当重要的战争。我们必须要教育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忘却战争历史,否则一切将会卷土重来。

Q:几位日本演员要呈现自己国家的残忍和失败,作为导演,你有跟他们进行特别的交流吗?他们传达了什么观点和态度?

艾默里奇:一开始,他们其实是持怀疑态度的,因此我做了相当多的说服工作。最后让他们相信,我会公平、正确、准确地体现日本海军的形象。

幸运的是,这部电影讲述的并不是日本陆军,日本陆军在中国及世界各地都做了非常多的坏事。

据我研究,日本海军与陆军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要么在英国留过学,要么在美国留过学,所以英语很好,非常了解美国,对同美国开战一直都持质疑态度。他们始终试着说服当时统治全日本的陆军,不要跟美国作对。

当时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是陆军大将,根本听不进去。所以当海军说赢不了美国时,陆军的回答是,一定会赢。

Q:电影中出现了一位在中途岛拍电影的福特先生,没有交代结局,你能讲一下他的背景信息吗?

艾默里奇:约翰·福特是当时好莱坞非常著名的导演(4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为史上之最),拍摄了很多西部片。二战开始后,一些导演希望通过拍摄战争电影,让人们充分了解到自己的儿子们、父亲们都在战场上的经历,于是奔赴前线。

福特的一个海军朋友跟他建议说,如果你真想拍摄一些实况,就应该去中途岛。他真的去了,发现中途岛调来了多架飞机,接着就突然发现自己身处战争。

他没有去防空洞躲着,而是爬上了屋顶拍摄,并且受了伤。他拍摄的《中途岛战役》时长18分钟,还获得了194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约翰·福特

03、我不喜欢超级英雄,也不太理解漫威为什么如此成功

Q:你的多部电影里都讲述了飞行员,你有没有过成为飞行员的愿望?

艾默里奇:我的家庭是有飞行员传统的。我有一个未曾谋面的叔叔,是二战时期的战斗机飞行员。

他的肺原本就不是很强健,驾驶战斗机上上下下诱发了隐性结核。战争结束后,他就一直咳血(影片中有类似情节),后面越咳越多,送到医院时,为时已晚。我大哥莫夫根·阿莫里的名字就是取自这位叔叔。

后来,莫夫根和我另一个叔叔海恩斯成了飞行爱好者。我从来没想过成为飞行员,但我对飞行和飞行员非常尊重,也很有兴趣。

Q:你的很多电影都出现了英雄,跟你小时候的经历也有关系吗?

艾默里奇:很简单。你去回顾我所有的电影,会发现讲述的都是非常普通的人,不得不去面对一些难以置信的怪事。比如外星人入侵,洪灾等。对我而言,描述普通人如何在非常状况下应对这些挑战,从而成为英雄是很重要的。

我不像某些人一样喜欢超级英雄,因为我根本就不理解这回事。我不明白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超级英雄。

我在德国长大,那时候根本没有漫画可读,我很惊讶超超英电影会如此成功,或许是因为人们都希望能成为超级英雄,但我并不理解。

Q:那你怎么看待漫威电影?

艾默里奇:早期的某些电影我还是喜欢的,我很喜欢第一部《钢铁侠》,还有《蝙蝠侠》。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超级英雄,是因为才能。而一旦事情变得太不可思议的时候,我就不再能理解了。

04、战争片越来越少,是因为耗资巨大而且不能拍续集

Q:1976年的《中途岛之役》也是群星云集,场面很大,对你的影片有没有什么影响?

艾默里奇:并没有很大的影响。我认为那部电影,在当时的战争片中也算不上是较好的,他们用了很多纪录片的镜头,将纪录片镜头和常规镜头结合到一起是很奇怪的。

Q:你最喜欢的三部战争片是什么?

艾默里奇:《遥远的桥》、《拯救大兵瑞恩》,还有一部50年代末60年代初拍摄的小电影,叫做《桥》

《遥远的桥》让我们了解到组织一场战争是多么困难。它对敌我双方的描述是均衡的,在基本想法上跟《决战中途岛》很相似。

《拯救大兵瑞恩》是我看过的电影中,最让人沉浸的一部,尤其是英国、美国军队从海滩登陆的一幕相当好。

《桥》很酷,反映了希特勒对军队的思想灌输,即使德国人当时已战败,他们却还要去捍卫那座桥。

Q:跟八九十年代不一样的是,传统的战争片越来越少了,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艾默里奇:原因很简单。战争片的拍摄越来越难,耗资巨大,又拍不了续集,所以好莱坞的兴趣也越来越低。

Q:这样说战争片的未来好像一片惨淡?

艾默里奇:我想战争片始终都会有人拍,只是规模缩小而已。我目前所知的就有两三部正在制作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二战。

Q:你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还是战争片吗?

艾默里奇:我的下一部影片是科幻片,有灾难成分

同时我还在筹备一部讲述1511年起,也就是16世纪初,关于玛雅人的电影,有点类似《与狼共舞》。

还有一个大型电视节目,是关于古罗马体育运动的,有格斗者、火战车等。我一直都在尝试糅合各种元素。我对历史片一直都有浓厚兴趣,现在拍这些片子,将人们带入到一个已经消失的世界,是相对容易一些的。

*文 / 空山


*本文首发于【第一导演】公众号(ID:diyidy)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2 ) 三部中途岛海战影片的区别(附对渊田美津雄的感想)

我一直对中途岛海战非常感兴趣。十几年前仔细读过渊田美津雄写的回忆录。渊田美津雄是日本轰炸珍珠港的英雄,在中途岛战役中因为阑尾炎而未参加战斗,因祸得福。战后他写的中途岛回忆录对战役做了完整的复盘,对日军做了严厉的批评(请参看本文末后记)。关于中途岛的电影我总共看过三部。其中日本人拍的《山本五十六》里大约出现了20分钟。1976年美国拍过一部,亨利方达演尼米兹。昨天看了最新这部。下面简单说一下这几部异同和感受。

先说新版优点。与旧版比,这部多了很多个人生活的桥段。在贝斯特这些孤胆英雄的个人生活,家庭以及袍泽情谊花了很多篇幅,这是旧版缺少的(当然旧版里简略提到了与日本侨民的爱情)。但我总感觉现在美片描写个人的桥段都非常套路,好像每部电影都差不多,其实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都是好莱坞工业流水线式的质量。《拯救大兵雷恩》要强一些,里面每个大兵的性格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旧版相比,新版片子重心完全落在了飞行员个人技艺的展现上,空战效果不错。这是最近十几年电影工业技术进步的结果。过去拍不出这么炫目的飞机格斗场景。所以新版是一部爽片。就好像类似于《变形金刚》,《环太平洋》这样的片子。

但同时我也有些遗憾,因为这么好的题材其实不应该拍成爽片。这部片子的缺点就是对整场战役双方将领运筹帷幄没说清楚。我相信很多人看完以后其实是没看懂整场战役过程的。虽说电影不是教科书,用不着完全还原史实,但中途岛战役非常不同。双方的斗智斗勇,布局谋篇,在缺乏情报的情况下如何猜测对方动向(即使美国人破译了日方企图,但在很多时间点上也还是要靠直觉和经验去猜测下一步动向),或者一个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改变历史进程的决策,所有这些都极富戏剧性,是现成的编剧好材料,可惜这部片子基本没有反映,浪费了很多好材料。今天晚上重新看了1976年版,它把整场作战的脉络写得清清楚楚,同时又拍得引人入胜。即使第二次看,还是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其次,新版基本是以美国人的视角拍战役发展过程,所以反倒显得不好玩,缺少了观棋那种你来我往的精彩。旧版同时以日本人和美国人的角度展开,所以你可以看到在同一时刻,双方对局势的判断和应对,特别有意思。在旧版里,对南云忠一的刻画中立和客观的,其实这也反过来体现了美国人赢得胜利的不易。最新这版里是有些丑化南云忠一的。

旧版里描述了日本永友大尉击沉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就是72小时修完的那艘),既客观描述了日本人的英勇(其实也是军国主义),也如实反映了己方的损失,让胜利显得更加可贵。新版里好像没有描写这段。所以在影片最后,尼米兹对莱利中校说:“我们到底比日本人强还是比他们走运呢?”

1976版结尾

旧版里对永友大尉的给了一些镜头,包括最后一次攻击前甲板人员告诉他副油箱坏了,他仍然上了飞机,最终以自杀式的投弹击沉约克城号。影片描写客观,反映了美国人对对手的尊重。这些在新版里完全没有。新版里的日本作战人员基本都是路人甲。关于这个永友,渊田美津雄的回忆录里对他最后时刻的描写生动,让我印象极其深刻。那时候日本第一舰队只剩飞龙号一艘航母,战局从清晨的大获全胜到傍晚时大势已去,而此时美军舰队则毫无损失,日本舰队里的每个人都无法接受这种残酷的结局。永友也是日本突袭珍珠港的英雄之一。山口少将命令他率领最后的16架飞机出战,这是最后一搏。当机甲人员告诉永友副油箱损坏时,渊田美津雄描写到,永友一笑,仍上了飞机。

再来比较一下破译密码这一段,新版不仅让不了解史实的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更是浪费了一个非常好的素材。在旧版里这段拍得非常好。美军猜测日方通讯里一直出现的A-F究竟是否代表中途岛,便耍了个小计谋,故意发出中途岛淡水净化器损坏这条信息,确保让日本人截获。日本果真发出A-F淡水净化器损坏信息,从而证实了A-F就是中途岛。这是非常有趣的故事,也反映了那位穿拖鞋的破译员以及莱顿中校的聪明。但在新版里反倒变成莱顿被动得知(至少我当时观感如此),简直是化神奇为腐朽。

另外新旧版对所谓“决定国运的五分钟”的拍摄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很不一样。旧版对这一段描写非常详细,因为这5分钟对后续的发展太重要了。但在新版里匆匆带过。我并不认为大部分观众能看明白这5分钟,至少看完影片以后还有一个人问我,她没搞明白鱼雷换来换去是什么意思。

我把这一段再简单叙述一下。日军第一次出动飞机轰炸中途岛,觉得效果不理想,有必要实施第二轮攻击。于是将舰上的防守飞机上的鱼雷换成了炸弹(对地攻击需要用炸弹)准备起飞(之前挂鱼雷是因为预防向来攻的美国舰队)。这时第一次攻击中途岛的飞机回航,要求降落。因为这些飞机飞了5个多小时,油料即将告罄,没有办法不让他们降落,所以南云同意他们降落。降落后再挂上刚卸下的鱼雷。这么一折腾花了不少时间。据渊田美津雄回忆,在刚降落的飞机都已降落,该起飞的飞机尚差5分钟就要起飞时,突然美军飞机出现,命中甲板。这时候甲板上堆满了飞机,鱼雷和炸弹,瞬时引爆,将赤诚号炸沉。同时美军飞机还炸沉了姐妹舰加贺号。这一切发生在短短的几分钟,第一攻击舰队失去了两艘航空母舰。面对这么残酷的事实,南云已无法做思考。所以新版里副官劝南云换到驱逐舰野分号,告勉他指挥官需要考虑整支舰队。

再来说一下日本人拍的《山本五十六》。这是以日本人的视角,基本没有对美国人有任何的描画,但反倒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美国人不会拍的情节。比如在那5分钟里,片子里不仅反映了南云的犹豫,有意思的是还借普通甲板后勤人员的嘴,一边努力换鱼雷,一边大声说对换武器的不理解。

另外,如果我没记错,这里应该还有第一攻击舰队第四艘航空母舰飞龙号被袭击时机甲人员吃寿司的镜头。飞龙号由山口少将指挥,新版里由浅野忠信饰演,也就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那个会说上海话的日本间谍。渊田美津雄在回忆录里对山口少将非常推崇,认为他是日本海军里少有的真正知晓航母海战的将领。新版里也给了他不少篇幅,经常陪伴在山本五十六左右。在炸沉日本三条航母后,美国人做了大胆的决定,派没有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继续攻击飞龙号。其时已经傍晚。整场战役从早上4点开始,双方作战人员都已精疲力竭。新版里对此也有描述,机组成员甚至有畏战情绪,但还是鼓起勇气作最后的奋力一搏。而飞龙号上的官兵此时也正在吃寿司和味增汤,也是这一天唯一的一餐。我当年看《山本五十六》的时候还在大学里,没有吃过日式料理。就感觉这些人在甲板上一边吃寿司一边吮吸手指,特别津津有味。然后突然警报大作,美机来临。有时候电影里穿插这些细节,会更有代入感,更加真实。

新版里山口少将和另一位加来舰长不愿弃舰,留在飞龙号。然后驱逐舰向飞龙号发射鱼雷将之击沉。真实情况应该是他们俩把自己绑在操舵机上等待自沉。但过了许久仍未下沉。不得已旁边的驱逐舰向它发出两枚鱼雷。比较有意思的是,到了第二天,日军侦察机发现飞龙号仍未下沉,甲板上还多了很多人。原来当时甲板下困住了许多人,被鱼雷打通缺口后,反倒逃生到甲板上。这些日军最后被美国人所救,飞龙号最终仍然沉没。

最后,说一下新版最好的地方,就是描写了杜立特中校轰炸日本以后,迫降在衢州,为中国军民所救。这在以前的版本中没见过。旧版只是在开头匆匆提到轰炸东京。新版在片尾,说明有无数(countless)中国人因为营救杜立特中校机队成员而被日军杀害。

就时因为这一部分,我愿意给新版打个豆瓣4分。中途岛海战不仅仅是美国和日本的决战,也是中国与日本的持久战。因为这一幕,我突然真切感到,中国也是中途岛海战的一部分。

所有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

杜立特机组成员多年以后与衢州人的留影 (摘自网络 )

后记:

网上有一些对渊田美津雄的评价,认为他的回忆录不太可信等等。我是这么看的,任何人的回忆录一定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和偏好,就看我们关注什么。渊田美津雄回忆录里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认为战争乃至战略是一个体系,其中武器装备、军队能力只是体系中的一部分。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国家民族的视野、战略观、体制、整体工业能力、教育等等。所以他对日本中途岛战役的战略及目标从根本上就提出了质疑,更而得出那所谓的5分钟其实并没有决定国运,是日本民族当时的总体思想和格局就已经决定了二战的成败。现在网上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决定国运的5分钟”说法出自渊田美津雄,我觉得可能没有读过那本书。渊田美津雄恰恰否定了这种说法。

我之所以很喜欢渊田美津雄回忆录,就是因为非常认可他的这些反思。不觉得和我党我军思想极其一致吗?我军过去从来不是以武器和军事技术占优的,但现在各种军迷动不动就沾沾自喜几条航母,东风快递。如果不愿意复习学校里的中国革命史课本,那可以看看渊田美津雄的回忆录,看看日本人是怎么反思的,得出哪些和我军一致的经验总结的。同时,这也是我对这部片子有少许遗憾的原因,因为它只侧重拍空战英雄的勇气和能力。当然,可能是我吹毛求疵了。

再后记:

我以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对决定命运的5分钟以及渊田美津雄的看法,但似乎还是有不少人批驳渊田美津雄。我以为因为看书年代久远记错了,刚才又查了一下,渊田美津雄在文章里确实有一个标题是“决定命运的5分钟”,但他在书后对日本做了全方位的批判。再说一遍,“5分钟”只是渊田美津雄为那一场战役片段起的吸引眼球的标题,但他从来没有把日本的失败归结于所谓的5分钟。

我特意摘录了书中最后渊田美津雄对中途岛海战失败的总结:

1)战术上的复盘,包括情报工作、战役意图错误导致的分兵,山本五十六和南云的现场指挥错误等等。

2)对日本战列舰神话守旧思想的批判。

3)海军航空兵的建设和使用上的错误方针,这是日本整体人员体系建设思想的错误。

4)科学技术的落后。

5)狂妄自大。

所以最后渊田美津雄做了总结:

“ 归根到底,不仅是在中途岛海战中,而且在整个战争中日本战败的根源是深深地蕴藏在日本的国民性中。我国国民有一种违背理性和容易冲动的性格,所以行动上漫无目标,往往自相矛盾。地方观念的传统使我们心胸狭窄,主观固执,因循守旧,对于即令是必要的改革也迟迟不愿采用。我们优柔寡断,因此易陷于夜郎自大,这又使我们瞧不起别人。我们投机取巧,缺乏大胆和独立精神,习惯于依赖别人和奉承上司。由于我们缺乏理性,往往把愿望和现实混为一谈,因而行事缺乏慎重计划。只有草率的行动失败后,我们才会理性地去考虑它,即使思考了,但又往往是为失败寻觅借口。总之,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的思想是不够成熟而又不善于调整适应,因此,我们便不知道为了达到我们的主要目的,该在什么时候作出牺牲和作出什么样的牺牲。

这些就是日本民族性的弱点。这些弱点都反映在中途岛海战的失败中,而这次失败使在那里作战的人们的一切事迹和可贵的牺牲都付渚东流了。日本所遭到的不幸,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弱点。"

我这里不厌其烦地把渊田美津雄的文字摘录在这里,不是因为他的观点正确与否,而是有感而发。

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读过,看过,就凭印象,或者在网上看了一些只言片语,就轻易下结论。比如很多人都说渊田美津雄提出了5分钟观点,然后对此大加批驳。但其实可能并没有读过他的书,只是网络“代”我们读了,我们就以为自己读过了。你说有决定命运的5分钟,那我偏来个反转,告诉你这是日本人编排出来的,是瞎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浮躁,那我们民族就会重蹈以前的覆辙。

所以十几年前渊田美津雄的中途岛海战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不仅仅在于前面详实的记录,不仅仅在于他那个5分钟的标题,还在于最后他对日本民族性从上到下深刻的反思,全面的批判。从这里我看到了日本的优点,他们的可畏。我断定他们能够持续进步和提高。

举个例子。渊田美津雄在第四条原因“科学技术的落后”中,提出“日本国民的本性不适于搞大规模生产的,人们都乐于搞手工业而不愿搞流水作业”。

是不是很有意思?听上去是在指责现在被我们称颂的日本“匠人文化”。但从80年代后随着丰田等一系列企业的突飞猛进,来自日本的“精益”等一系列质量管控理念风靡全球,日本的流水线作业独树一帜,并深刻影响和改造了我们各行各业。在渊田美津雄批判的20年后,日本不仅仅仍然保持匠人文化,也是搞流水作业的第一流国家了。

也许这是中途岛海战这部电影对我们中国人的最大启示。

 3 ) 身为多铆蒸刚教的一员,我竟然没被爽到

《决战中途岛》竟然不能取悦到如我这般皈依多铆蒸刚教多年、二战迷、海战迷的直男,暴露了现在好莱坞体制下像罗兰艾默里奇这样的导演的一个类型短板:他们似乎拍不好全景式的战争大史诗。

说句不客气的,我小时候看《大决战》的体验都比这部好。

为什么?

因为像二战这样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战争尺度下,真正让人心潮澎湃的是最顶层的决策,而不是一群海上的牛仔。

好莱坞太沉迷于自己擅长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范式了,完全跳不出来。

与《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这样以个人视角观察战争的电影不同,《决战中途岛》野心明显是想拍成一个教科书级别的、既忠于历史细节、又具有全景式宏大叙事的战争片。然而人物塑造的方式却仍然是陈旧无比的弧光套路:刺头飞行员一头一尾一模一样的降落方式;情报官员从最早的自我否定到最后带领破译团队准确预测;舰载机飞行员战友从一开始相互看不顺眼到最后的和谐谅解……充满了无聊的套路,每一条线似乎都可以拍成一部及格的电影,但合在一起却变成了史诗级灾难。因为当观众希望看到编剧能有更多能力把个人与历史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叙事视角合二为一时,电影却不争气地在几条故事线中反复来回横跳,并穿插大量类似偷袭珍珠港、东京大轰炸这样的支线,暴露出了对影片整体节奏的彻底失控。

二战迷都了解,从珍珠港到中途岛,里面有完整的历史发展的逻辑链,有美日之间相互试探、博弈、过招,而本片却止步于展示事件而非事件之间的联系,观众只能可怜兮兮地根据飞行员回家次数来猜测时间是怎么流逝的。

请问珍珠港与故事主线有什么关系?杜立特空袭东京又与故事主线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想从战争角力的逻辑出发,那是可以的,但请不要把花这么多笔墨在一晃而过的人物身上,当观众刚想把情绪投射在他们身上时,你又让他们消失了。有豆友评价得到位:就像是你刚有感觉就换姿势的男人。

想讲历史,就好好讲大人物大事件。想讲英雄主义,那就好好讲小人物小故事。你两个座位都想占,屁股却没那么大,终究变成了一个四不像。

从历史迷的角度,《决战中途岛》最应该着墨的,是双方在中途岛进行战略决战时,历史开的那些冥冥中自有天意的玩笑。电影的确展现了鹦鹉螺号导致的一系列巧合,但请问你把巧合拍成了个人英雄主义故事中有趣的插曲,能体现出这是两个海军大国各自赌上国运的这种重量吗?

说实话,根本没讲清楚。我看百度百科的“中途岛海战”词条时倒还更激动一些。

归根结底,观众看一部电影时,所能调动的情感能量是有限的。当这些情感被他投资在“主角能不能把炸弹扔准”时,很遗憾,就没有什么剩余的能力去感受这场伟大战役的真正分量了。

罗兰艾默里奇,你把战役拍成战斗,服。

 4 ) 成本1亿,口碑逆袭,还请你认真对待它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探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11月14号上午10点,青岛突然拉响防空警报,这事儿竟然上了热搜。

原来,1897年11月14号,德军入侵了青岛。

1998年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青岛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铭记历史,勿忘先烈。

探长还记得,有年9月18日哈尔滨拉响了防空警报,那时正值军训,有所学校的教官和学生集体脱帽默哀。

但没想到,这次竟然看到有人嫌这防空警报影响了睡觉……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过:一个不懂得自己生前历史的人,永远都是个孩子。

但这并不意味一个人可以永远像孩子一样炫耀自己的无知。

最近有部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上映,虽然它有许多槽点和毛病,但它的口碑却逆袭而上。

探长觉得这和那场改变了人类历史的战役有关,而这部电影的意义也远远大于了它的质量。

《决战中途岛》

今天,探长只想借着这部电影,来好好讲一讲这场战役。

或许看完后你就会明白,防空警报,永远都不吵。

决战中途岛

The Battle of Midway

>>>>序——仰面朝天的防空炮

1998年5月19号,太平洋中心,这里距最近的陆地也有2000多公里。

罗伯特·巴拉德欣喜若狂,他终于在5000多米深的海底看到一个依旧仰面朝天的防空炮。

国家地理纪录片《The Battle for Midway》

正是他,在1985年发现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残骸。

这次他找到的,是在1942年中途岛海战中被击沉的美国航母约克镇号。

老兵比尔·瑟吉非常激动,“我谢谢你,我代表约克镇号上所有船员……”老人正说着,却突然哽咽。

没人想到,半个多世纪过去,这位74岁的老人想起当时的情形,还会无语凝噎……

国家地理纪录片《The Battle for Midway》

>>>>杀——报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这一切要从1941年说起。 二战刚开始,日本极速膨胀,一路烧杀掠抢。

美国因反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中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并冻结了境内日本资产。

日本决定对美开战。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任日本联合海军舰队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是个赌徒。

他决定给美国一次致命性打击,迫使美国人坐下来谈判。

山本五十六电影VS现实

1941年12月7日,日本出动了350余架飞机偷袭珍珠港。

在短短2个小时内,美方21艘战舰被毁,近2500人死亡,至少1178人受伤,而日方伤亡人数不到100人。

日军偷袭成功后,向后方部队发出了“虎!虎!虎!”的暗号。

《决战中途岛》

美国当时的新闻影像

美国上下为之震惊,当时媒体更报道:这是1.4亿美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历史。

日方的两波攻击炸毁了美国的舰船和飞机,第三波攻击本应毁掉造船坞和油库,但日方在第二波攻击结束后转头就跑掉了。

日本给美国人狠狠地放了次血,但却保留了他的造血能力。

《决战中途岛》

真实照片,图片来自historyonthenet.com

巧合的是,珍珠港本是美国三艘航母的基地。 但那天三艘航母都正出巡,并不在港。

《决战中途岛》

West Virginia号和Tennessee号中弹后燃烧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美国人彻底怒了。

第二天,罗斯福发表演讲,将12月7日定为“国耻日”,并对日本宣战。

电影通过收音机重现了罗斯福的经典演讲:昨天,1941年12月7日。是我们活在耻辱中的一天。美国遭受了日本的蓄意攻击……不管我们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击退这次有预谋的侵略行动,美国人位居正义一方,必将获得全面胜利!

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罗斯福在签署开展书时手臂上还系着黑纱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然而,日本接着更加猖獗地横扫了东南亚:

他们接着轰炸了美国在菲律宾的空军基地,为了橡胶入侵了英国在缅甸和马来亚的殖民地,又为了石油抢占了荷兰在苏门答腊的殖民地……

至此,日本已控制了太平洋的大半个战场。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

珍珠港事件两周后,罗斯福提出要给日本一次复仇反击,他想以牙还牙,空袭日本本土。

但在场的所有军官都在向他重复三个字:不可能。

然而罗斯福态度坚决,他强调:一定要用最解恨的方式,报复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电影《珍珠港》

电影《珍珠港》

>>>>破——只要是人,就是目标

珍珠港事件过去45天后,杜立特接到了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的电话。

他被委任了一项绝密的危险任务,当时全美国对任务知情的人,算上他也不超过8个。

那一年,他45岁。

James Harold Doolittle电影VS真实

杜立特身高只有167cm,他就是一个矮子版的汉·索罗(《星球大战》中驾驶千年隼只用12秒差距跑完科舍尔航线的传奇人物)

他是当时美国国宝级的天才飞行员。

26岁时,他在12小时内独自横飞美国本土,这一纪录多年无人能破。

一战时,美军甚至下令:不得将杜立特派往前线,必须让他留在后方训练飞行员。

图片来自historynet.com

这次他之所以被点名,就是因为罗斯福口中那个不惜一切代价的复仇计划——空袭东京。

显然,所有的“不可能”都扛在这个“矮子”的肩上:日本当时的防御范围是500-600海里,没有任何一种飞机有如此远的续航能力。

即便航空母舰载着飞机靠近日本本土,也要尽可能远的起飞,否则航空母舰将成为日本的活靶子。

杜立特计划让航空母舰运载B25远程轰炸机,这在航空史上是史无前例

单航母上的起飞距离就短到只有正常的五分之一,更不用说还要给飞机加满油,挂上炸弹……

B25轰炸机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这任务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当时美国乃至整个同盟国的人民和士兵都士气低落,人们急需某种胜利才能看到希望。

68天后,杜立特就顶着压力,带领秘密集训的部下和改装好的16架轰炸机上了航母。

杜立特(左二)和他的机组成员,1942图片来自nytimes.com

上航母后这批飞行员发现船员们都是懵逼的,没人知道航母要开去哪。

而这些飞行员更懵,因为杜立特也从未告诉过他们密集的训练到底是为了干啥。

4月16号,大黄蜂号航母改为无线电静默状态,杜立特这才告诉飞行员们,他们要轰炸都东京。

此时距离任务开始不到48个小时。

《决战中途岛》

大黄蜂号上准备空袭东京的B25轰炸机,1942图片来自nytimes.com

飞行员们情绪激动,但他们也不得不被告知此次任务的危险系数:

在航母上起飞不坠海是第一条生死线,穿过日本防御圈是第二条生死线,炸完后在中国战区安全降落是第三条(起飞后航母即刻返航,所以飞机撤退只能降落在中国战区)……

总之,他们安全返航的可能性,几近为0。

杜立特在为空袭日本的飞机装配炸弹,1942图片来自awesomestories.com

即便如此,这些年轻人脸上挂着的,除了绝望和视死如归,更多的是某种欣悦。

有人还在炸弹上写下:

这只是开始(only the beginning)。

美国后来新闻报道公布的画面

图片来自sinodefenceforum.com

杜立特从百人的志愿者中选出了80人。

4月18日,由于被日军发现,这场有去无回的任务被迫提前开始。

《决战中途岛》

图片来自awesomestories.com

4月18日上午8点。

他们不得不提前起飞,这意味着在到达中国前飞机就已经可能会耗尽燃料。

杜立特驾驶第一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由于逆风,飞机颤颤巍巍地消失在甲板下方,而杜立特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功将飞机拉起。

这一惊心动魄的画面在影片中也有呈现。

《决战中途岛》

美国新闻中公布的杜立特起飞影像

两小时紧贴海面低空飞行后,他们到达东京上空,此时东京晴空万里。

仅用30秒,他们就轰炸了工厂、铁路、机场等军事目标,然后,迅速撤离。

轰炸开始时,东京甚至没有拉响防空警报。

13号轰炸机拍摄画面

此次轰炸破坏并不大,但却引发轰动,这就像给日本人脸上打了一记耳光,而这时距离珍珠港事件刚过去4个多月。

美方举国上下为之振奋,战场上的士兵们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后热血沸腾。

然而,却没有人知道杜立特小队是死是活。

洛杉矶日报的头条报道

艺术概念图

16架轰炸机中,除1架降落在了海参崴,其他14架均在雨夜中坠落在中国浙江江西一带。

由于需要保密,中国根本不知道轰炸这回事,更不知道杜立特的到来。

坠毁在农田的飞机图片来自warfarehistorynetwork.com

中国村民发现了队员。

在完全陌生和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村民给这些浑身湿透又有伤的队员们换上了干衣服,给他们水和食物,帮助他们搜寻失散的队友,并将他们秘密转移至医院。

这让杜立特一行人末路逢生,更让他们感动。

中国友人将杜立特等人秘密转移至重庆医院,1942.4.22图片来自Harvest Newspaper

日本人受到侮辱,就把气撒在了中国人身上。

他们在浙赣一带疯狂搜捕美国人,并威胁要杀掉所有帮助这些人的中国人。

这一幕也在电影中被呈现,杜立特发现日军到处轰炸,便问村民日本人的目标是什么?

而他也听到了触目惊心的回答:只要是人,就是目标!

《决战中途岛》

纪录片《Dangerous Missions: One Hour Over Tokyo》

在中国友人的冒死营救下,杜立特和幸存的战友团聚。

宋美龄和她丈夫知道后还为杜立特举办了隆重的庆祝宴。

美国新闻中公布画面

杜立特和营救他的中国朋友在重庆,1942图片来自Harvest Newspaper

杜立特被转移至昆明后回到美国,他成为英雄。

80人的小队里,除了3人被日本人处死和跳伞失败的,有64人生还。

杜立特在1993年去世,享年96岁。

在他的葬礼上,美国所有尚可飞行的B25轰炸机全部升空,以示悼念。

1942年5月19日,罗斯福为杜立特颁发国会荣誉勋章图片来自fdrlibrary.wordpress.com

杜立特和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合影,1986年图片来自montereyherald.com

然而,中国为帮助杜立特小队成功撤离付出了惨痛代价。

其中美国飞行员回忆在中国的见闻时说:日本人屠杀了这一区域的中国人,包括妇女和孩子。

最终,中国浙江江西共有约25万人被杀。

中国人用轿子掩护杜立特等人转移

照片上印有日语禁止传播的字样,不想让这些照片被公布图片来自historycollection.co

>>>>狼——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飞过

1942年,埃德温·莱顿39岁,他是太平洋舰队的情报官参谋。

他的团队在截获的日本秘电中发现“AF”这个代码高频出现。

他猜测“AF”就是日军下一个重要目标,而且很可能就是中途岛,因为一旦中途岛失守,美国西海岸就将正对日军的枪口。

但他无法确定。

Edwin T. Layton电影VS真实

《决战中途岛》

之前的珍珠港事件,情报部门就有失误。

再加上刚刚结束的珊瑚海海战,美国虽然击退了日本的猛攻,但有一艘航母被毁,另一艘约克镇号被重创。

美国已经经受不起再一次的情报失误。

《决战中途岛》

于是莱顿想了个办法,他发了份明码电报称:中途岛淡水蒸馏设备损坏,岛上部队用水奇缺。

第二天,莱顿就截获了日本密电:AF缺乏淡水。 莱顿确定AF就是中途岛。

中途岛地处太平洋正中,位置重要

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凭借莱顿的情报说服了罗斯福,他将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备战中途岛。

然而这依旧是一场极其不公平的战役。

Chester Nimitz电影VS真实

《决战中途岛》

尼米兹手中,只有2艘航母:企业号和大黄蜂号。

约克镇号刚刚在珊瑚岛海战中受重创,维修起码要3个月。

《决战中途岛》

尼米兹下达抢修约克镇号的死命令,奇迹发生了,在1500名船员的昼夜赶工后,仅72小时,约克镇号就开出了修船坞。

此时美方有了3艘航母,全部被调至中途岛,而日本则出动了8艘。

约克镇号,图片来自history.com

日本方面,赌徒山本五十六又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中途岛,他们集结了明治维新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的兵力:

8艘航母,206艘战舰,600架飞机(舰载机470架),5000名陆战队队员。

而且日方的航母战斗群,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航母编队。

且不说日方性能优越的零式战机,仅做下兵力对比,日本人就嘲笑美国人可能都不敢应战:

航母:8:3(日VS美,下同) 战列舰:11:0 可投入飞机数量:7:4

《决战中途岛》

自信狂妄的日本人觉得自己这次一定能把美军葬入海底,丝毫不重视侦察,而美方已经得知了日军的来犯大致方位和时间。

但作战前,日军临时更换了密码本。

《决战中途岛》

美方有摄影师约翰·福特负责记录这场战役,我们才得以看到一些珍贵影像。

在电影里,那个眼看着炸弹就落在身边还在喊“给我拍!”的人就是他。

《决战中途岛》

纪录片《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6月4日,美方侦察机捕获日军行驶路线。

次日凌晨,日本108架飞机浩浩荡荡的飞向中途岛(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分别36架)

4小时后,飞机飞到中途岛。这一幕,被福特拍摄下来。

《决战中途岛》

约翰·福特拍摄的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后来其中一颗炸弹在福特身边爆炸,他身受重伤,失去了一只眼睛。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

1942中途岛的沙岛被袭图片来自history.com

日机击落了全部15架前来拦截的美国战机,并突破炮火圈,但他们发现岛上的机场已空空如也。

他们对中途岛一顿狂轰乱炸,几乎炸毁了岛上所有的建筑。

《决战中途岛》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然而,最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

当第一批攻击中途岛的飞机返航时,他们发现海上已经炮火连天,浓烟滚滚。

他们竟然找不到自己的航母。

在短短5分钟内,日本有3艘航母被击沉!

《决战中途岛》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原来,在得知日方几艘航母的方位后,美方下令3艘航母上所有飞机全部起飞作战。

《决战中途岛》

即使他们知道此时航程有200海里(战机有效攻击距离为150海里),轰炸完毕后这些飞机将无法返航,不得不迫降海面。

154架美军战机全部向日军航母飞去。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此时第二波日军战机已升至甲板,挂好鱼雷,准备去攻击可能出现的美国航母。

当得知中途岛没什么战果后,日方让飞机拆掉鱼雷,换上炸弹,准备二次攻击中途岛。

他们万万没想到,头顶的云层里,突然冒出一堆美国轰炸机。

其中美方的B17轰炸机从2万英尺高空投下炸弹,但没有一颗命中日本舰船。

《中途岛战役》,1942

日本飞龙号航母紧急躲避B17战机投下的炸弹,1942.6.4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美国的轰炸机由于没经验,对日方进行低空小角度轰炸,他们还没有接近航母,就已经被击落大半。

从大黄蜂号起飞的鱼雷轰炸机,全部被高射炮击落,只有1人生还。

另外从企业号和约克镇号上起飞的鱼雷轰炸机,也没能命中日本舰艇,最后只有6架安全返航。

《决战中途岛》

野猫式战机从约克镇上起飞,他们中许多再没有回来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尽管日方成功防御了这些攻击,但他们的航母甲板上已乱成一团。

刚刚换上炸弹准备二次攻击中途岛的飞机需要再次紧急换上鱼雷,转而去攻击美国航母。

鱼雷和炸弹满地都是,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安全措施。

攻击中途打岛的第一波战机有的已经返航,等待加油挂弹,但他们无处降落。

《决战中途岛》

日本苍龙号航母紧急躲避轰炸,1942.6.4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就在此时,毁灭性的5分钟来临了。

隐藏在云层中的美国俯冲轰炸机呼啸而下,500-1000磅的炸弹如雨点般落下。

这历史性的5分钟被《决战中途岛》完美呈现,让人看得手心冒汗。

《决战中途岛》

这些俯冲轰炸机以接近直角的角度(45°-90°)从空中直直坠向日本航母。

飞机上没有雷达或瞄准系统,需要飞行员尽可能低的接近目标。

《决战中途岛》

你越接近死亡,也就越接近成功。

在枪林弹雨中,每一位飞行员都是用生命在俯冲。

投弹后,他们需要紧贴海面,将飞机拉起……

《决战中途岛》

《决战中途岛》

10:20分。 3颗炸弹击中日本加贺号航母,并点燃了油箱,引爆了炸弹。

加贺号瞬间燃烧成一座海上火山。

美军在作战中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一艘日舰在燃烧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10:24分。 3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扑向赤城号航母,2颗炸弹在堆放的飞机之间爆炸,准备起飞的飞行员被活活烧死在座舱内。

10:25分。 苍龙号航母被3颗炸弹命中,顿时火光冲天。

图片来自wikimedia

美方也遭到日军猛烈攻击,刚刚被修好的约克镇号被鱼雷彻底击沉。

三种影像对比:

《决战中途岛》

约翰·福特拍摄的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中弹后的约克镇号,1942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短短5分钟,日军3艘航母被毁,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日本的飞龙号也在下午遭受重创,第二天沉没。

在1天之内,损失4艘航母,日本遭受了二战以来的首次挫败,这更是他们300年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中途岛一战,日本彻底丧失制海权,失去了太平洋战场,这场战争也已经预告了日本帝国的覆灭。

日军战俘被救起后安置在中途岛,1942.6.19图片来自theatlantic.com

这场战役,日本损失了4艘航母,253架飞机和3500名士兵。

而美方损失了1艘航母,1艘巡洋舰,147架飞机和307名士兵。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

电影中那个叫迪克·贝斯特的飞行员,在现实中确实击中了日本的赤城号和飞龙号两艘航母,并导致其沉没。

但他也确实因为误吸入碱性气体而迅速退役,随后他又因为肺结核在医院进进出出待了4年。

图片出处见水印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飞过”,贝斯特后来向他的朋友这么讲述曾经的故事。

中途岛战役时他所在的小队有15架战机,其中只有4架返航。

2001年,贝斯特逝世,享年91岁,他育有一对儿女,还有一个孙子。

他被安葬在美国最著名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决战中途岛》

>>>>终——人类之殇

1998年5月19号,在海底沉睡了56年的约克镇号航母被发现。

曾在航母上服役的老兵比尔比尔·瑟吉本来正谈笑风生,他突然哽咽。

沉默了一会,他抬起头,眼睛里泛着泪水说:

我代表约克镇号上所有船员感谢你们……但是……现在只有我在这里,他们都不在了……

国家地理纪录片《The battle for Midway》

77年后,中途岛的故事被搬上荧幕,而参与过战役的那些人越来越少。

但每一年的6月4号,美国都会有中途岛的纪念活动,正如我们每年的9月18号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因为即便生活得再安逸,也要知道,曾经有人,为了你我今天的生活付出了生命。

我们要记得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帮助过我们的人,并保证这样的历史不再重演。

图片来自simhq.com

最后,探长想用一次对中途岛老兵的采访结束。

Lolyd Childer曾是一名通讯员和火炮手,讲述完中途岛战役的故事后他说:

“所谓的‘文明’国家之间,竟然可以做出这么可怕的事情。 这让我深信,我们其实还没那么文明。”

参考资料: 1.纪录片《Apocalypse: Second World War Documentary》

2.《百年战争——中途岛海战》中国人民解放军音像出版社

3.《百年航母——搏杀中途岛》

4.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约翰·福特拍摄

5.《档案——最高机密之轰炸东京&浙赣生死大营救》

6.国家地理纪录片《The Battle for Midway》

7.新闻短片《Bombing of Pearl Harbor》(The News Parade.1941.12.7)

8.新闻短片《Yanks Bomb Tokyo!》(The News Parade.1942)

9.《Richard Cole, 103, Last Survivor of Doolittle Raid on Japan, dies》——The New York Times

10.《World War II: Battle of Midway and the Aleutian Campaign》The Atlantic

11.纪录片《Dangerous Missions: One Hour Over Tokyo》(1985)

12.洛杉矶时报《Richard Best, 91; Piolt Helped to Sink 2Japanese Carriers in Battle of Midway》

文/探长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5 ) 观看《决战中途岛》,你最好先了解这些人和事

坦白说,《决战中途岛》让我挺失望的,平铺直叙,中规中矩,重点不突出,高潮不迭起,情节不够精彩,人物不够丰满。

它不算烂片,但有点过于普通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自身的原因,可能是我的期待有点过高,也有可能是相关历史我了解的太少。

所以,看完电影后,我赶紧回家恶补了一下,我发现,有我自身的原因,也有导演的原因。

影片中,导演对一些重要人物的出场没有进行标识,观众只能凭对话去判断,就算对历史有相当了解的人,都很难一下子知道谁是谁,更别说像我这种一知半解的人了。

同时,影片对一些历史关键事件都是一笔带过,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这些事件的重要性。

我觉得,先不论电影的好坏,如果能事先了解了这些事件,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对影片的理解和观感肯定会呈直线上升。

所以,我决定把影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概括一下,希望能对想观看影片的朋友有所帮助。

一、 中途岛战役简介

1942年6月4日发生的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历史学家认为,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关键转折点。

二、 中途岛地埋位置

中途岛是一个陆地面积仅为4.7平方千米的圆形礁岛,距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滨均相距2800海里,处于亚洲和北美之间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是个战略要地。

三、 中途岛战役前后事件

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珍珠港发动了空袭,1942年4月18日,美军轰炸了日本首都东京,1942年5月4日,美日发生珊瑚海战役,1942年6月4日,发生中途岛战役。

影片以日军空袭珍珠港开场,以中途岛战役为中心展开,两者相距半年时间,期间的轰炸东京和珊瑚海战役都有提及,但都是一笔略过,仅在台词中出现。

四、 中途岛战役双方力量对比

美国: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15艘,潜艇19艘,舰载飞机233架,岸基飞机120架。

日本: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65艘,潜艇21艘,舰载飞机约600架。

从兵力对比来看,日军明显处于优势。

五、 影片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

1.美国总指挥官: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海军上将被解职,由切斯特·尼米兹接任,尼米兹是一代海军名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声名赫赫。

1966年,尼米兹逝世,美国为纪念他,将其去世之后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2.美军情报参谋:埃德温·莱顿海军中校,他吸取了珍珠港事件失败的经验,通过巧妙的情报分析,预测日本人将在中途岛上采取更大的行动。

他的研究成果非常具体:“日军的航母编队主力将在6月4日早晨6点钟进攻中途岛,方向西北、方位325度,在距离中途岛175海里位置发起进攻。”

面对华盛顿军方的否定时,莱顿坚定不移地宣称,“华盛顿错了”,指挥官尼米兹相信了他的推测,立刻着手舰队进行准备,这改变了美国以及世界的命运。

事实证明,日军的行动和莱顿分析的一模一样,莱顿的预测误差只有5海里、5度和5分钟,完全可以用“精确”一词来形容。

3.美军夏威夷情报站站长:约瑟夫.罗彻福特中校,就是电影中那位身穿睡衣,脚穿拖鞋,衣冠不整的天才科学家。

罗彻福特手下大约有120人,包括一些语言天才和数学奇才,以及“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沉没之后,舰上乐队的全体成员。

电影中他虽然只出现了几个镜头,但却是中途岛战役的关键人物,1985年,罗彻福特被追授“海军杰出贡献勋章”,此时,他去世已经9年。、

1986年,里根总统向罗彻福特追授了“总统自由勋章”,这是和平时期给军人的最高荣誉,2000年,罗彻福特的名字被刻进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名人厅。

4.“企业号”航空母舰飞行大队长:韦德·麦克拉斯基,中途岛战役中,原本应该返航的麦克拉斯基没有立即返航,而是继续飞行了几分钟,正是这几分钟,让他发现了日军“岚”号驱逐舰,并通过跟踪发现了南云忠一的航母编队。

他于1956年7月退役,战后主要充当幕僚,为纪念他在二战中的行动,最终他获得少将军衔,于1976年逝世。

5.飞行中队VB-6指挥官理查德·贝斯特,贝斯特隶属于麦克劳斯基指挥的企业号飞行大队,他在中途岛战役中一天内摧毁了两艘敌军航母,立下大功的同时,也创造了难以打破的记录。

由于肺部吸入了烟气,贝斯特于1942年6月24日在珍珠港进入医院,在经历了32个月的治疗后,1944年不得不退役。

多年来,这位英雄一直很少对他人谈及当年的显赫功劳,当面对媒体采访时,他只是说,真正的英雄是那些葬身中途岛战场的人。

2001年10月28日,91岁高龄的贝斯特在加州的家中去世,小布什总统为表彰这位英豪,亲自下令美国海军在隆重的葬礼仪式后,将贝斯特安葬到了比邻白宫的阿灵顿公墓。

6.日本总指挥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策划者。

山本五十六从1939年起任联合舰队总司令,他主张大力建设航空兵,为提高舰载飞机的作战能力和发展海军航空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途岛战役失败后的1943年4月,山本五十六不顾属下的反对,执意乘专机飞临日军前线视察,美军截获电报后立刻安排了对山本五十六的狙杀。

当山本五十六的专机飞到临布尔干维尔岛上空时,静候多时的美机立即出击,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被击毁。

7.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南云忠一因率领舰队参与偷袭珍珠港及中途岛海战而闻名于世,他的绰号特别有意思,被戏称为日本的“抗日名将”。

这是因为,他在指挥偷袭珍珠港之战时,放弃轰炸美军油库,导致美国很快恢复反击能力,在指挥中途岛海战时优柔寡断,错失时机,导致日本4艘航母被美军全部击沉,太平洋战争从此逆转。

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南云忠一的昏庸指挥,最后才使日本遭受了失败,盟军赢得了胜利,他间接地起到了抗日的作用,所以称他为“抗日名将”。

不过这点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南云忠一毕业于海军兵学校第36期,在同期的191人里排名第7,先后在多艘战舰上服役,平步青云,不可能是个没能力的人,更不可能是庸才。

偷袭珍珠港,他放弃对油库的攻击,只是想保存实力,中途岛战役因为他的亲自掌舵,连续数次躲过了美军鱼雷的攻击,他最后的失败,关键在于突然出现的美军俯冲轰炸机,是运气问题。

1944年6月,南云忠一率军驻守在塞班岛,随后美军开始进攻塞班岛,战斗中一万日本海军陆战队员几乎全部阵亡,南云忠一则在最后时刻选择了剖腹自杀。

8.日本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海军中将

山口多闻是二战时期日本海军高级将领,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海军兵学校第40期,并于隔年升任少尉,后成为当时日本屈指可数的海军指挥官之一。

1942年6月6日,山口多闻所在的航空母舰飞龙号在中途岛战役中遭受重创,山口多闻与舰长加来止男两人,拒绝同僚换乘舰撤退的要求,选择与飞龙号一同沉入海底,影片也展现了这点。

六、 中途岛战役的几个关键点

1. AF是那个岛?

1942年4月至5月之间,日本联合舰队的密码电报异常频繁起来,引起了美军情报站负责人罗彻福特的高度警觉和指挥官尼米兹的极大关注。

这预示着日本联合舰队将有大动作,虽然日军的行动计划通过破译的密码,已全部掌握在尼米兹的手里,但进攻地点却是一个未知数,只用两个字母“AF”代替。

尽管罗彻福特很快断定“AF”就是中途岛,但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毕竟这是关系到太平洋舰队战略部署的大事,绝不能出现任何偏差。

罗彻福特手下的情报分析员贾斯柏想出了一个试探日军的主意,罗彻福特觉得非常不错,于是让情报参谋莱顿用明码电报通知中途岛:岛上淡水设施坏了。

两天后,截获的日军电报上称:“AF”缺少淡水,证明了AF就是中途岛,整个情报站欢声雀跃,可惜这么精彩的情节,影片却通过尼米兹和莱顿的对话一笔带过。

2. 换鱼雷还是换炸弹?

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南云忠一一下子命令飞机换鱼雷,一下子又命令换炸弹,让人莫名其妙,不明就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简单来说,就是攻击陆地目标要用炸弹,而攻击水上目标则要用鱼雷,很多人都认为,南云忠一这一反复无常的命令,是中途岛战役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

1942年6月4日清晨,中途岛战役开启,南云忠一命令首批108架舰载飞机突击中途岛。

由于美国巡逻机提前发现了空情,岛上各类飞机为避免损失全部升空,所以,虽然日机将美军机场炸成一片焦土,但美军飞机并没有被消灭在地面上。

南云忠一认为,必须实施第二次攻击,但麻烦的是,留在舰上的第二批轰炸机上挂的是鱼雷,这是用来攻击美国军舰的,要去攻击机场,就要换上炸弹。

当时换装武器需要花很长时间,万一装上炸弹后美国军舰又突然出现,那后果不堪设想,事到临头方觉难,一向处事果断的南云中将,此时也拿不定主意。

正在此时,从中途岛飞来的美军轰炸机在天空出现了,虽然它们最终被舰上高炮和“零”式战斗机打退,并未对日本舰队造成创伤,但却勾起了南云心中的怒火。

由于他派出的侦察机连美国舰队的影子都没有看到,于是南云忠一决定下达命令:“卸下鱼雷,换装炸弹,对中途岛实施第二次攻击!”

日本航空母舰上忙成了一片,地勤人员把装好鱼雷的飞机拖回下面的机库甲板,卸下鱼雷,装上炸弹,可就在换炸弹的时候,日本侦察机发现了目标,距中途岛只有300余千米处有10艘美国军舰迎面驶来。

南云大吃了一惊,当发现有美国航空母舰时,他急令各航空母舰:再将炸弹卸掉换装鱼雷。

这时飞机都装好炸弹了,又要换装鱼雷,地面人员又急又烦,有人不禁口出怨言,军械员索性将炸弹胡乱地堆放在甲板上,此举酿成了后来的大祸。

3.俯冲轰炸机的绝地反击

美国第16特混舰队驶至距日舰240千米处,舰队指挥官斯普鲁恩斯一个命令,“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的俯冲轰炸机、鱼雷攻击机和战斗机直扑日舰而来。

不过,由于日本“零”式战斗机的空战能力相当强悍,加上舰上高炮火力施威,任凭美国飞行员以死相拼,仍对日舰奈何不得。

第一批出动的15架美国鱼雷攻击机全被击落,第2批26架被击落20架,所投的炸弹和鱼雷无一命中。

日军大获全胜,从上到下无不欢欣鼓舞,但此时甲板上到处是胡堆乱放的炸弹、鱼雷和加油管,一架飞机也无法起飞。

正当水兵们想清理杂物,让飞机升空作战时,大祸终于临头了,美国的数十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呼啸着直向“赤城”和“加贺”号航空母舰扑来。

此时的日本战斗机正在低空拦截美国鱼雷攻击机,舰上的高炮也在攻击鱼雷攻击机,舰队上空“门户大开”,美军俯冲轰炸机乘虚而入,对日本航空母舰实施了猛烈的攻击。

2颗重磅炸弹落到了“赤城”号上,当时正有40余架日本飞机在甲板上加油,炸弹引爆了堆得乱七八糟的炸弹、鱼雷和汽油,“赤城号”上一片火海,然后缓缓沉入了海底。

“加贺”号也被4颗重磅炸弹击中,甲板上加满油的日本飞机顷刻间爆炸,整条舰船都是浓烟烈焰,在天崩地裂的爆炸声中,与“赤城号”一起做伴去了。

“苍龙”号也未能幸免于难,17架俯冲轰炸机朝它发动了猛攻,3颗重磅炸弹准确地落在“苍龙号”上,全舰大火遍布、愈烧愈烈,眼看难逃覆灭的命运。

此时残存的“飞龙”号航空母舰集合了舰上全部力量拼死攻击,虽然它最终重创了美舰“约克城”号,但自身也遭到了灭顶之灾。

山本五十六眼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向联合舰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从此,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发生了转折,日军开始走下坡路了。

七、 中途岛战役结果及意义

美军以损失一艘航母“约克城”号的代价,击沉日本“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取得初步扭转太平洋战局的胜利。

这场战役改变了美日双方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实力,日本损失了好几艘航空母舰,实力大减,从此在太平洋战场处于被动局面。

八、 影片彩蛋

日本战犯东条英机,日本皇牌飞行员友永丈市,“轰炸东京”指挥官杜立特等都在影片出现过,但他们镜头不多,有些甚至一闪而过,在此不再细说,只说其中一个关于好莱坞导演约翰·福特的彩蛋。

日军攻击中途岛时,约翰·福特正在岛上,他不惧危险拍下了珍贵的影像,1976版《中途岛》中采用了他挂彩拍摄的纪录片,《决战中途岛》中用了几个镜头向这位勇敢的名导表示致敬!

九、 影片个人点评

实话实说,个人觉得《决战中途岛》很一般,人物刻画不够全面,战争场面不够惊艳,就连故事都讲得云淡风轻,波澜不惊。

它没有给人一种战争片应该有的热血沸腾的感觉,与同类型的《最长的一天》、《拯救大兵瑞恩》和《血战钢锯岭》等经典电影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不过,它也并不算烂片,喜欢爆米花电影的朋友可以用它来打发时间,顺便还可以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它票价不高,绝对良心,可以一看。

-END- 欢迎关注“精简影视” 与你分享好看的电影和好玩的故事~

 6 ) 人类历史最后一次浪漫主义色彩的海战

好电影就想写评价,对我个人来说可以全星,但为何给四星,我后面会说到,我的观后感只能用“畅快享受”四个字来形容了,对于一个喜欢看二战史和海军及海战史的历史爱好者来说,此片就是身临其境的的一种精神体验了,电影的魅力不是那些枯燥的文章和书本或者图片可以比拟的(当年的大片《珍珠港》也让我激动的好一阵,现在看其实史诗感不强)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每一场海战无论双方阵营如何,站在历史角度来说,这都是人类战争史最后一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海战,就算现在的US.NAVY的飞行员也无法切身理解当年那种开着老式螺旋桨飞机冒着密集的防空火力必须飞到足够近才能投弹的战争体验是怎么样的,每一次出任务死亡率非常非常高,用中国一句俗话叫“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可不是现在那些开着超音速飞机,雷达能探测到几百公里,然后在防区外进行超视距攻击也就是丢一刻导弹立马转头跑的这些现代飞行员可以比的,二战时期每一个优秀的海军飞行员无论美国海军还是日本帝国海军,万中挑一的好手,花了无数资源和时间,在从航母上起飞后的那一刻,基本都是做好回不来的准备的,所以当一架飞机回来的时候,最开心的不是别人是这架飞机的地勤保障,飞行员牺牲的话,最难过的也是他们,当此部电影中大篇幅描写这种冒着防空弹幕进行绝命攻击的场景,说明罗兰导演是明白那场事关东亚人民以及美国和世界命运的战斗的精髓所在,人类战争史上最后一次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海战!而130几分钟的时间里,从描述山本五十六的担忧和无奈,到依照整个太平洋战争的时间线一步步推进到伟大的中途岛战役,包括珍珠港事件、以及最著名的杜立特空袭,令人感动的是,罗兰导演或者说美国主流价值并没有忘记中国人在这场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及中国军民帮助美国飞行员的事迹,75年前中美两国是肩并肩的战友,日本陆军对于中国平民的无差别杀害以及日本海军杀害美国战俘这些描述,就是在告诉大家当年的日本人是多么的无耻和残暴,也就更凸显了,这些海军飞行员的勇者无惧了,其实战争刚开始,us.NAYV无论是水手还是飞行员,都是菜鸟,和一直号称“月月火水木金金”(周一到周六没有周日,也就是从不休息的训练)的日本海军根本无法比,战争初期的美国海军飞行员在日本的精英飞行员眼里都是肉鸡,而美军的装备也大多都不如IJN的好,比如零式战机在初期无论速度还是爬升率都比美军的好,战争初期美军的鱼类哑火率极高,片中也有体现,但是比耗飞行员,日本最终还是耗不起,精英飞行员基本上中途岛之后就死绝了,精英军官如山口多闻也都折损不少,IJN从此往地狱越走越近!所以导演其实很努力的在130分钟里将这个史诗故事的故事线和细节表现出来了,顺便也点出了日本海军和陆军不合的基调,但是呢,毕竟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在自身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作铺垫的情况下,确实很难在130分钟内完全搞明白状况,别说中国观众,就连如今的美国人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这段史诗,所以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其媒体总评并不高,当然也不坏,但就是没有达到大片该有的评价,原因就是很多很多观影者说自己看的一头雾水,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拍摄战争史实,只能依照真实历史来,没办法做太多的艺术化加工(某国的神剧不谈了),但就算如此,罗兰导演也是将这个历史事件演绎的非常成功了,其实此片在我心中足够在豆瓣拿全星了,但是站在大众的角度来说,确实很难完整接收和理清影片中的信息,然后将信息串联成一场电影盛宴,比如AF缺水这个剧情,是中途岛海战的关键中的关键,美军就是用这个是弹出日军的情报指向!确实比较硬核!顺便说一句,想要通过电影更多的了解这一场战争的话也可以看看前几年日本人拍摄的电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可以从IJN和整个旧日本的角度来了解!

所以给四星也是代表我心中的一种理想主义的理念,虽然显得有点中二,其实很多喜欢战争史,看战争电影的朋友,大多都反战的,虽然这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浪漫主义时代的海战史诗很精彩,但其背后是几百上千万的生灵屠戮,我希望以后的战争历史电影,能有更好的手法去展现历史事实,让更多的人能真正了解到什么是战争,从而努力去避免战争!旧日本帝国就是活生生例子,错误的去发动战争的行为,只会遭致灭亡,错误的去鼓吹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只会变得疯狂

 短评

Ed Skrein 才是真男主啊,这大概是他在权游之后拿到的最好的一个角色了,军装甚至有点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味,关键这角色刚好还叫Dick Best……

9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两个多小时的片长却丝毫不显冗长,卡司里全是熟面孔,心里默默挨个相认。最触动还是那幕:日本指挥官宣布战败,自己要随战舰一同销毁沉没。旁边的人说,我也留下来,一起欣赏月色吧。你知道的,有些瞬间的确即是永恒。看正如片尾打出的那行字:大海铭记不朽。

1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在这个片子里面看到杜立特行动还是特别意外的,虽然并没有命中什么重要设施,但其现实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卢克伊万斯看得人都好了🤓🤓

16分钟前
  • V.
  • 推荐

我一直以为二战的转折点是 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

19分钟前
  • 五桶
  • 还行

现在还能有人扎扎实实拍二战,拍英雄,难得。好莱坞已经没人愿意投战争片了,耗资巨大,没法拍续集,连艾默里奇都不得不满世界找投资。《决战中途岛》完全不是《珍珠港》那套披着战争片外衣的爆米花逻辑,气质更偏六七十年代经典老片,当然技术要比以前进步太多。电影用了大量飞行员主观镜头来展现美军出奇制胜的关键--俯冲轰炸,临场感极强(拍空军海军确实比陆军视觉更刺激)。除前线外,还展现了后方情报部门、指挥部门的工作,让这一历史转折点充满玄奇色彩:“我为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情报失误负责。”三线并行之下,片中群像人物也都非常精彩。包括对日本海军将领的复杂刻画,对善良的中国底层村民的刻画,还致敬了一下约翰·福特导演,揭示对于当前局势下的今天,和平究竟意味着什么。

2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完成度非常高,大大超出预期,本来还怕被拍成特效娱乐大片,结果意外地朴实踏实,叙事稳扎稳打,人物塑造传统淳朴,有了点看老片的感觉,不足之处当然也有,战线拉得太长导致重心分散,留给中途岛时间局促了些,如能再多一个钟头会更完善,经费严重不够军舰建模复制黏贴导致个别镜头产生“bug”,也有一些小细节失误,另外就是对鱼雷机中队的自我牺牲欠缺交待,会让不熟悉战史的观众误以为鱼雷机全是废材,实际上是鱼雷机吸引了零战与敌水面舰防空火力,为SBD俯冲攻击航母争取了空档。但总体瑕不掩瑜,要支持鼓励。二刷归来在大E官网上看了各中队战报,脉络更加清晰,对照电影,人物细节真是做得不错了,比如Gaido击落Betty、被俘被杀和Dickinson迫降被菲尔普斯号救起转送企业号的细节都有呈现,Gallaher的戏份则给了Best。

23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我出镜最多的电影

24分钟前
  • 鱼雷
  • 还行

蛮喜欢这个表面“稀碎”的剧本,主旋律的底子、老派的作风,但做了许多碎片化处理。一男主+四男二,都是穿针引线的人,串联起将近上百号人物。巨大的群像(看过战争片中最大群像之一)、繁多的视角与散落的线索,也有效规避了个人英雄主义和煽情伦理问题(因为人太多所以不会过度煽情)。这种戏里的情感就是要淡化、简约,才能打动人。对日方的正面刻画也很出色。他们同样是坚毅、有血有肉、有担当有情义,从写到演都处理得圆满。不过,必须要指出本片最大的问题——在海空大战的场面上,特效cg用得太多,不免虚假。特别是在看过《敦刻尔克》后再看这种视听系统,实在是比较廉价、落伍了。

2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我熊熊燃烧的直男魂啊!好几次肾上腺素化成眼泪飙出了眼眶。首日场几乎清一色全男生,但是扛不住热血阿姨就爱看揪心又痛快的战争片啊~关键是卡司阵容也太豪华了吧。丰川叔出来的时候,跪了一下,浅野叔又跪了一下,伍迪叔又跪了一下……整场看下来都是喜闻乐见的老熟人,忍不住感慨了无数个“卧槽!”。作为老美的主旋律抗日大片,并没有刻意矮化日本人,将日本人呈现得愚蠢弱鸡,而是拍出了智谋与勇气的较量,最后火烧战舰的一场戏,甚至拍出了英雄末路、大势已去的悲壮感,哭得我……满脸是政治不正确的泪水。很开心没有安排缠绵腻味的爱情线,专注于展示战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张力。娱乐指数4颗星,养眼指数5颗星。一本满足。

31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本质上就是常规的好莱坞大片,但是看惯了抗日神剧再来看这部电影,差距真的太明显了。我们被抗日神剧残害多年,已经快要忘记正常的战争片是什么样子了。正常的战争片里没有裤裆藏雷、手撕鬼子、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鬼子……只有缜密的情报工作、精心策划的战略、以及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敌人的战舰更多、装备更现代化,但是他们也有最顶尖的情报人员,最不怕死的战士。不是把观众当傻子的抗日奇侠,而是血淋淋的恶战。迪克·贝斯特这种以身体、以未来为代价取得胜利的军人值得铭记,布鲁诺这种宁死不屈、绝不泄露机密的军人同样伟大。日本军官选择和军舰一起沉入海底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这不是美化敌人,而是尊重敌人。优秀的战争片尊重敌人,拙劣的战争片丑化敌人。因为丑化敌人就是丑化自己,尊重敌人就是尊重自己。

35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怎么港…这个片吧,就好像那种,每次你一觉的自己快到了,他就换姿势了的男人。

38分钟前
  • 一只小海绵
  • 还行

完美还原战列舰大道。完美还原贝斯特炸沉赤城。基本还原友永仗市机群起飞。基本还原飞龙号弃船山口多闻和加来止男与舰艇同沉。

39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时代巨幕点映 整体质感还不错,特效加分,真实度也算比较合理(美军战斗机居然缺席,只有无畏大战零式),剧情没有狗血,但将领形象感觉不如老版。

42分钟前
  • Crazy Ivan
  • 推荐

好爽,紧张得手心冒汗,《决战中途岛》这种片子必须在巨幕上,才能感受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感官冲击和内心震撼,俯冲、横扫、爆炸、燃烧,天空辽远、海洋苍茫,烟雾的尽头似有一阵阵呛人的火药味、冰凉的海水扑面而来,美、日两国的对决,是信心勇气的对决,也是关乎国运对决,片子结合真实历史、真实人物场面做工到位,选角很有信服力,每个人物棱角分明,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战争片的拍法,无外乎以小见大、管窥一豹或者全景展示、排山倒海,拍惯大场面的罗兰·艾默里奇无疑是后者,这次也没让人失望。

4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对比日本人想当然的激进,与其说美国人靠运气赢得了中途岛之战,倒不如说靠的是全军上下的稳扎稳打赢得了逆转太平洋战局的一战。而导演艾默里奇似乎也深得自己镜头下的尼米兹的真传,四平八稳地交出了一张新时代语境下令人满意的好莱坞战争电影答卷。编剧韦斯·图克和艾默里奇其实已经为观众做了“减负”,前者精准抽取了重要节点和人物进行戏剧加工,后者则通过强有力的控场,辅以其拿手的壮阔视听表现手法,将中途岛之战前、中、后的真实亮点和细节投射在了大银幕上。这是一个窥视文化和人文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语境下,以及美军常年征战导致的美国国内自发性反思与海外颜色性批判,越来越多的好莱坞战争电影开始追求对战争中的个体情感进行无限放大和关切,但完整地展现一场战争,仍需经典全景+群像式战争电影。

46分钟前
  • 圣迭戈-北岛
  • 力荐

想起二十年前在电影院连看三场《珍珠港》,从下午一直看到晚上。本片在故事上延续珍珠港之后的美国反击,全是身临其境的战争场面,我也找到了为什么喜欢看二战题材的电影,因为这里面有生活中太少的“男性气质”,包括日本士兵们刚毅的眼神,最后落泪也是日本将领与战舰共存亡的气魄。

51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战争科普片,没怎么渲染战争残酷,反而很有娱乐指数。剧情“一拖三”,看中途岛,赠偷袭珍珠港+轰炸东京,就那些战役都捋了一遍,却惊喜欠奉,讲了一个连小白都能看得懂的战争史故事,所以叫科普。场面好看,且第一次在电影中详尽的展示了“俯冲轰炸”这种华丽又危险的战术。艾默里奇每次给美帝拍马屁都开挂,这次也不例外,难得的是这次还塑造了立体的反派。主角几位演员跟原型很像(尤其尼米兹),但我方人员云集了漫威+DC+速激的反派,倒是搞笑

55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美国主旋律,但我感动了。主旋律战争片控制好立场才高级,这部电影做到了,歌颂美国军人同时,也不一昧抹黑日本军队,可以说不偏不倚了。海战场面宏大密集好看,把我轰傻了,挺好。

59分钟前
  • 小烨
  • 推荐

五星给它的克制。羡慕美国的是,它们不需要深刻,不需要反思,不需要挖掘人性,可以毫无历史包袱,毫无争议,毫无合法性危机,干脆利落地歌颂他们的英雄永垂不朽!387?

1小时前
  • luer..一串字母
  • 力荐

这就是那种绝对不能在影院错过的电影,超大银幕、轰隆隆的音效、火光四射的大场面,把整个影厅炸的天昏地暗,整个人放空 瘫在座位上接受海空大战的洗礼。这些年被漫威超英荼毒的都已经忘记真正的战争片是怎样的了,其实这些真实发生过的战役、真实存在的战士才是我们现实世界的超级英雄。罗兰·艾默里奇这部中途岛没有狗血的爱情,没有恶心的煽情,就是实实在在的给你科普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战争越残酷越能衬托和平的来之不易,正如片中所说,没有人想要战争,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Love and peace~

1小时前
  • 杀手的小学同学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